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20428.pdf/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為其位者乎。 葉氏曰五言即五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雖言也。播於律之所和則為五聲雖聲也本於詩之所諷則為五言劉鑄書義

予欲觀古人之象至汝明 聖人於章服之制。必上有以稽古人之法。而下有以資大臣之能也。夫以大臣輔君為治之道惟視夫君心之所樂者

而加之意焉。有虞聖人。當其治定功成之時。而拳拳於議禮制度之事。未嘗有一毫自用之心而必資大臣以討論之。是故。上衣下裳之制總而言

之。則十有二章之殊。分而言之。則有繪畫絺綉之别何者。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者繪於上衣者也。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者綉於下裳者也。然其

彰施之具。必有賴於五色而後成。噫非大臣能盡稽古之力。則何以審其制度之所宜。而上副君心之所託哉。予欲觀古人之象云云見於益稷之

書嘗謂鴻荒之世。風氣未開而君民之俗。不過衣羽毛而已耳。居巢穴而已耳。有聖人者作。然後上衣下裳之制。盖有取於乾坤之象焉。然而天髙

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之體固已截然而有一定之分矣。然則君臣之等威。豈可一日而不講乎故上則假象於天下則假物於地與夫鳥獸草木

之質。咸被於聖人之一身盖所以示其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而天下莫能加也。此其所係之重。豈曰細故而已哉且夫日月星辰取其照臨。山

取其鎮。龍取其變。華蟲取其文。此上衣之所飾也。宗彝取其孝藻取其潔。火取其明。粉米取其養。黼取其斷。黻取其辨。此下裳之所飾也。十有二章

之名物不同。而其繪畫絺繡亦由是而别焉。六者繪於衣六者繡於裳大抵天地陰陽五行之氣。有聲。色。臭。味之殊青。黄赤。白。黑。五者五行之正色

也。繡之以五采。施之以五色。使之秩然而有序。粲然而有文而乾坤上下之制。於是乎定矣。夫唯唐虞之時。命官為治。廟堂之上都俞吁咈。聖人不

以一己之是用。而必於古人之是稽。不以一心獨斷。而必於大臣之是任。凡所以為治之道。莫不由是而基之。此無他。前聖之所為。固後聖之所取

法。而大臣之一心。所以輔成君德。而賛裏聖治者也。由是觀之。前聖後聖。曠百代相叅者皆不外乎此心之用。而君明臣良極千載而相遇者。亦不

外乎此心之同也唐虞太和之治。吾於此而見之。自時厥後三代之制作雖有不同。而其等威上下之分。則亘萬世而不可易也。是故。日月星辰畫

於旗常。而冕服九章登龍於山。登火於宗彝而公侯伯子男。皆自七章。五章。而為之降殺焉。是盖帝王損益文質之用。而孔子所謂商因於夏。周因

於商。雖百世可知者。此之謂也。因併述之劉震書義聖人欲備夫製服之儀。必資臣以照夫製服之等。盖上衣下裳之制。所以别尊卑而明等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