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999.pdf/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君子不黨。則朋比之私皆亡。四者乃大臣處泰之道。唯其有九二剛中之德。故得以配合六五中行之君也。尚者。配也。然爻言四者之德。象但舉其

包荒之量。盖止言其大者而已。二言得尚于中行。而五言中以行願。二與五應。則泰治以之光明盛大也。所引蘭氏曰。見前馮椅輯傳。趙珪解九二

包荒。止以光大也。二乃治泰之臣。以乾體剛中之才。為治不難。但當廣大其量。包含荒穢。不求瑕纇扵人。乃可容衆。世泰人心安扵暇𨓜。怠扵治理。

用馮河之勇猛以濟之。則无廢墜不舉之事。逺方民瘼。難知。易亡。不以遐逺遺忘而不䘏。則逺人嚮慕。位隆族大。攀援附托之朋消亡。則无以私害

公。如此。則可得配尚中道而行矣。象云。以光大。是則政修道行。國民安泰。以光大其事業矣陳應潤爻變易緼此周誥文法。周公所作爻辭明矣。包荒。

寛容貌。不剛也。用馮河。威勇貌不柔也。不遐遺。无偏也。朋亡。无黨也。言君子不剛不柔。无偏无黨。庶幾乎中道而行也。九二變陰。下卦為離。離之

文明。剛柔相濟。所以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人徒知治泰之世。易為力。殊不知治泰之臣離為功。堯舜之時。泰之盛矣。而猶有象恭滔天。巧言令色

孔壬之人。在帝左右以為君子害。故元凱之賢不能自進。向非堯舜之聖。禹臯稷契夔龍之賢以治之。未知泰之果能全盛否。象至不仁。封之有庫。

包荒穢也。舞干羽而有苗格。不遐遺也。用馮河之勇。而誅四凶。去其朋邪之黨也。後世稱太平之治必言堯舜者。以其事業光輝盛大也。解蒙精藴

大義先儒曰。仁足以有容。勇足以斷制。智足以燭幽。道足以示公。然後无過不及之差。惟其以光大。故。能如此。非光則无以及逺。非大則不能勝私。

其能合扵九二之中行者鮮矣。蒙謂以含容之量。施剛果之用。有深逺之慮。而无朋比之私。以此治泰。自无過不及之差矣。葉有慶經義包荒得

尚于中行。以光大也。廣其教者既有容德。則被其教者。斯有顯德夫下之有顯德者。以上之有容德也。苟上无寛大樂易之量。則下有艱難退沮

之意。天下㣲全人矣。况望其有顯德乎。當泰之時。上之人固不敢棄才扵泰和之外也。扵是推包荒之量。其待人也。无鄙夷厭薄之心。尚中行之道。

其示人也。无超異孤峻之行。常以有教无類為意。非有容德乎。當泰之時。下之人亦不敢自棄扵泰和之外也。扵是因上之包荒。去荒以就美。而期

見識之髙明。因上之尚中。就中而去偏。而期踐履之盛大。常以遷善改過為念。非有顯德乎。惟上之人不棄才扵泰和之外。故下之人皆成才扵泰

和之中。兹泰之所以為盛治歟。云云。吾扵泰九二見之。嘗謂生其才者天也。全其才者人也。天生之。人全之。則人才自㣲而之盛。天生之人棄之。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