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385.pdf/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漢縣。猗頓所居。古郇國也。有古今孤城。左傳晋文公從晋反國。濟河圖今孤即此。安邑。堯舜舊都。今縣西有鳴條陌。湯與桀戰于此。有鹽池。與觧為

兩池。觧。隋虞鄉縣。武德初改。有鹽池。及紫泉監。虞鄉。漢觧縣地。後於虞鄉城置解縣。吏於解西五十里别置虞鄉縣。寳鼎。漢汾陰縣。有后土祠。湯廟。

永樂。武德初分芮城縣置。解州。五代。漢以河中府解縣置州。又以安邑聞喜二縣來屬。宋為防禦

郡。屬陝西。永興軍路。其地即夏桀鳴條之野。有沃鹽之利。建炎以朱州民郡興力戰。終不能守。遂没於金。金隷河東南路。又割陝之平陸夏芮城三

縣來隷。貢鹽花。領縣三。治解。詳見河中府。慶成軍。本河中府寳鼎縣。本中祥符四年建為軍。隷河中府。七年直屬

京師。領縣一。滎河。即寳鼎縣。大中祥符時改詳見河中府。慈州。春秋時晋之屈邑。獻。公子夷吾所居。禹貢。壺口之山在焉。戰國時

為魏地。秦及二漢屬河東郡。魏晋屬平陽郡。東魏置定陽郡。及南汾州。北齊改南汾州。為西汾州。後周改為汾州隋初郡廢。置耿州。居耿吉城。後復

為汾州。煬帝初州廢。置文成郡。唐為慈州。或為文城郡。屬河東道。宋同。領縣五。吉昌。吉寧。吕香。大城。仵城。周廢仵城吕香二縣。宋為

團練州。熈寧五年廢州。以古鄉隷隰州。即縣治置言鄉軍使。仍省文城為鎮隷焉。又以鄉寧隷晋州襄陵縣。元祐元年復吉鄉軍為慈州。靖康後䧟

於金。金為耿州。尋又改為吉州。貢柴胡。領縣三。治吉鄉。吉鄉。漢北屈縣。左傳屈産之桑是其地。唐改名。有壺口山。文城。有孟門山輿龍門相對。

龍門之上古龍門禹所鑿。漢北屈縣。鄉寧。後魏昌寧縣。後唐改。隰州。春秋時晋之蒲城也。七國時屬魏秦。二漢為河東郡地。魏晋屬平

陽郡。後魏北齊為沁州。後周置沁州及龍泉郡。隋初郡廢。後復置西汾州。尋又改為隰州。煬帝初州廢。置龍泉郡。唐為隰州。或為大寧郡。屬河東道。

宋同。領縣六。宋同。宋為團練。熈寧五年。廢慈州。以吉鄉縣隷州。即縣治置吉鄉軍使仍省文城縣為鎮隷焉。元祐元年。復慈州。十年。以州之上平永

寧兩關俯逼西界。以州為次邊。靖康没于金。金隷河東南路。貢蜜。蠟。領縣六。治隰川。隰川。漢蒲子縣。春秋時滿城。晋重耳所居。蒲。後周縣。有五

鹿山。滿谷川水。温泉。唐縣。有湯泉。并關。置三寨。永和。隋縣。有索陁谷。永和關。石樓。隋縣有百井谷。屈産泉。建二寨。大寧。唐北屈縣地。

忻州。戰國時屬趙。秦為太原郡地。二漢因之。後魏置肆州。後周徙肆州於雁門郡。隋初置新興郡。及雲州。後改新興郡為忻州。四忻口為名。煬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