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385.pdf/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初廢雲州。及忻州。以其地屬樓煩定襄二郡。唐復分置忻州。以忻州水為名。或為定襄郡。漢有定襄郡。在今馬邑郡地。屬河東路。宋同。領縣二。宋同。

宋為團練。靖康後没于金。金隷河東北路。貢解玉砂。麝。領縣二治秀容。秀容。隋縣。有雲母山。忻川水。藍水肆。盧川水。有石嶺關。宋建四寨。定襄。

漢陽曲縣。唐改。有石嶺關。甚險固。汾州。春秋時晋地。六國時屬趙。秦屬太原郡。二漢屬太原河西二郡地。

魏因之。晋屬太原郡西河國地。後魏又為西河郡兼置汾州。北齊置南朔州。後周改曰介州。隋置西河郡。唐為汾州。或為西河郡。屬河東道。領縣五。

温城。平遥。介休。孝義。靈石。宋因之。靖康後没於金。金隷河北東路。貢土絁。石膏。領縣五。治西河。西河。唐縣。有偈泉山。汾水。中陽。唐

孝義縣。宋改。有勝水。平遥。後魏縣。有鹿臺山。嬰澗水。介休。漢縣。有崔鼠谷。及介之推祠。靈石。隋縣。東南有髙壁嶺。汾水關。皆險固之處。

澤州。春秋時屬晋。後屬韓。其後屬趙。至秦破趙。於長平。坑卒四十萬。即此地也。秦為上黨郡地。漢屬河東上黨二郡地。後漢因之。魏晋亦同。後魏

以其地置建州。及髙都。長平。安平三郡。北齊亦為建州。及置平陽髙都二郡。後周并二郡為髙平郡。隋初郡廢。置澤州。因濩澤為名。煬帝初州廢。置

長平郡。唐為澤州。或為髙平郡。屬河東道。宋同。領縣六。宋同。宋因之。禹貢底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皆在州境。是全有太行之險固。靖康後没于金。

金隷河北東路。貢白石英。禹餘糧。人參。領縣六。治晋城。晋城。唐縣。有太行山。丹水。白天。天井關。髙平。漢泫氏縣。西北有泫谷水。故名。有頭顱山。

秦白起坑趙辛。築臺於壘中。因山為臺。故光根城。白起築。陽城。汲濩澤縣。有鳴嶢山。濩澤水。析城山。禹貢所謂底柱析城也。端氏。韓趙魏分晋。封晋

君於此。漢為縣。陵川。漢泫氏縣地。隋為縣。沁水。隋縣。有沁水鹿臺山。焉邑城。

遼州。春秋時屬晋。戰國初屬韓。後屬趙秦。為上黨郡。二漢因之。晋為樂平郡。後魏為遼陽郡。隋屬太原郡。唐武德三年。分并州地置遼州。八年改

為箕州。先天元年改為儀州。或為樂平郡。屬河東道。宋同。領縣四。宋同。梁改為遼州。宋因之。熈寧七年二月州廢。省平城和順二縣為鎮。入遼山縣。

隷平定郡。省榆社縣為鎮。入威勝軍武鄉縣。元豐八年復置州。縣并復。靖康後没于金。金隷河東南路。貢人參。領縣四。治遼山。遼山。漢垣縣地。

隋為縣。有箕山。青谷山。遼陽山。遼陽水。榆社。晋置武鄉縣。石勒生於此。有漚麻池。和順。即韓之閼與邑。隋縣也。干城。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