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385.pdf/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絳郡。屬河東道。宋同。領縣七。宋同。後唐以河中府稷山來屬。宋為絳郡防禦。貢防風。蠟燭。墨領縣七。治正平。正平。隋縣。有汾水。澮水。龍谷水。晋

祁宫。曲沃。春秋時晋所都新田之地。隋縣有絳山。臺駘祠。陘庭地。太平後魏縣。有汾水關。翼城。春秋晋翼邑。隋縣。有古熒庭城。稷山。隋縣。有玉璧

城。為後周重鎮。齊神武再攻圍不克。絳。春秋晋武公自曲沃徙此。後魏縣有絳水。宋置三寨。垣。隋縣有古皋洛城。即周召分陝之地。今縣界東北六

十里有邵原廟。與古棠木。西魏於此置召郡以備東魏。河中府。唐虞所都。蒲坂地。春秋時地屬魏。晋獻公滅魏。以封大夫畢萬。

萬。畢公髙之後。魏犨祖父也。畢萬之後十代。至文公列為諸侯。與韓趙三分晋地。屬魏。至惠王。以安邑近秦。乃從都大梁。秦為河東郡。歷兩漢不改。

傳物志云有山澤近鹽。沃土之人不才。漢興。少有名人大衣冠。三代皆襄絶。魏晋亦然。後魏以為河東郡。兼置雍州。及屬秦州。後周改為蒲州。亦兼

置河東郡。隋初郡廢。煬帝初州廢。復置河東郡。唐初為蒲州。開无九年五月置中都。改為河中府。尋罷如舊。杜祐通典時楊州功曾恭軍兼。正殿學

士韓覃上疏曰。臣聞禮記月令曰。孟春之月無起土功。無聚大衆。昔魯夏城中丘。春秋書之。垂為後城。今建國都。乃長乆之大業也。犯天地之大禁。

襲春秋之所書。奪人盛農之時。愚臣竊以為甚不可也。至若兩都舊制。分官衆多。費耗用度尚以為損。豈况更建中都乎。夫河東者。圃之股然郡也。

勁銳强兵盡出於是。其地隘狹。今又豐都。使十萬之户將安投乎。且陋東都而幸函都。自西都而造中都。取樂一君之欲。以遺萬人之患。務在都國

之侈。不䘏危亡之變。恱在游幸之麗。不固兆庶之困。非所以深根固蒂。不㧞之長策矣。昔漢帝威鍾離之言。息事德陽之殿。趙主采續咸之諫。止造

鄴郡之宫。臣愚誠願下明詔。罷中都。則福履無疆。天下幸甚。至六月三日。詔停。乾元元年復為府。為河中節度。屬河東道。杜祐通典云或為蒲州。或

為河中郡。領縣八。宋同。後漢以聞喜安邑觧三縣屬觧州。宋改護國軍節度。大中祥符四年。以寳鼎為慶成軍。又以府兼提舉解州慶成軍兵馬巡

檢事。屬陝西路。建炎元年没于金。金屬河東南路。貢五味子。龍骨。領縣八。治河東。河東。漢蒲坂縣。春秋秦晋戰于河曲。即其地。有蒲津關。後魏

大統四年造浮橋。九年築城為防。唐開元十二年。兩岸開東西門。各造鐵牛四。鐵人四。其牛下並鐵柱連腹。入地丈餘。并前後鐵柱十六。媯汭水今

有舜廟在焉。其廟周宇文護所造。又有雷首山。夷齊居其陽。所謂首陽山也。有風陵堆與潼關相對。桑泉。有三疑山。漢解縣故城。今縣東西。猗氏。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