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3590.pdf/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誅之。則義又所當爲也。夫義精㣲而難明。自常人度。之。以臣伐君。謂之不義可也。然紂以逆天理之故。所以天命誅之。今我不奉行天罰則是我逆

天理也。紂不順天而得罪。我不順天其罪將與之均。所以伐紂之舉。非吾之私意也。義所當然也。夫伐紂似爲不義。而武王乃若是觀之則知武王

察之也熟矣。受之人億萬心。周之人惟一心。學者湏當致思紂何故致得人心如此。武王又何故能使人心之如此。只緣我之心一。則人心亦一。我

之心不一。則人之心亦不一。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我所爲合於義。義理。人心之所同然也。自然是一心。所爲不合於義。則一人謗之。

一人毁之。求其一心得乎。黄彝𡖖尚書精義無垢曰。行兵之道。度彼度己盖非一事也。而其大體。最在力德義而已。力不同。則太王事獯鬻勾踐事

吳矣。豈敢言兵哉。或曰。漢光武以八千。破王莾百萬。晉謝石亦以五千。破符堅百萬。何力之有乎。曰。先王之兵。不論幸。而論必。力雖𠰥强。而理則甚

弱。是可必而非幸也。此又不可不知。使力同矣。其可戰乎。曰。未可也。其上又有事焉。其事惟何。又當度。彼已之德也。彼德爲盛。則陸抗不敢犯羊祜

矣。使德同矣。其可戰乎。曰未可也。其上又有事焉。其事惟何。曰。又當度彼已之義也。彼義爲勝。則晋文不敢犯楚襄矣。使力勝而德又勝。德勝

而義又勝。則有前無後。有進無退。一戰决矣。論紂之力。則億萬異心。而武王乃三千一心。論紂之德。則滛酗肆虐。而武王乃聦明齊聖。論紂之義。則

侮慢天地。而武王乃救民水火。以彼已度之。武王之勝乆矣。不待牧野之戰。而後爲勝也。使行兵者。識此大體。其取勝也。必矣。心存於利。則人各有

心。心存於義。則古今一心。紂率天下於利。人人快己所欲。故雖有臣億萬如此之多。然惟億萬心以其趍於利也。武王率天下以義。故雖有臣三千

耳。如此之少。然惟一心以其趍於義也。趍於利。則唯知一已。安知君父。此紂自賦其躬也。趍於義。則惟知公義所在。安知一已。此武王所以得天下

也。夫人心。即天心也。武王之心。未欲誅紂。是天意猶湏暇之也。武王之心。今誓師必徃。是天意必欲誅紂也。武王儻起絲毫私意以俟之。是弗順此

心也。弗順此心。是弗順天心也。弗順天心。是同紂爲惡也。閲實其罪與紂鈞耳。可不畏哉。張氏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𡪍助。此力之有彊弱者也。

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此德之有吉凶者也。相時之宜。師出有名。此義有可否者也。力不同。未可以論德。以强弱之勢有所不侔也。德

不同。未可以言義。以吉凶之理有所未辨也。故力同。然後可以度德。德同。然後可以度義。武王以一心之三千。當紂之億萬心之衆。則周之力爲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