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3590.pdf/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註勢不難伐。理不可不伐。武王恐有違天之罪。書釋題陳氏曰。力均則以德勝。德均則以義勝。石林葉氏曰。同有是力。足以相抗。則度其德之可

勝與否。均爲是德。兩不可勝失。則度。其義之孰輕孰重。事君以存臣道。亦德也。事天以救民。亦德也。與其存一己之臣道。不𠰥救民之大患。此之謂

度義。董鼎輯録纂註纂註介軒董氏曰。行道有得於身。身。當作心按益子曰道𠰥大路然。邵子曰。道猶路也。萬古在前。萬世在後。誰能不由此道而

行。凡日用事物當然之理。决不可不由者。是之謂道。道乃衆人公共之路。必湏能行此道。而有得於吾心。然後可謂之德。禮記郷飲酒曰德者得也。

得於吾身也。朱子暮年榜公堂。取據於德一條。改有得於身。爲有得於心。仍俾六經用此爲通例禮記其身。己是切己。終必曰心。益見向裏下工夫

耳。林氏曰。見拙齋全觧。余氏曰。見旁通。陳氏曰。見纂䟽。陳櫟纂䟽。愚按此謂百萬曰億。洛誥中又謂十萬曰億。韋昭註楚語云。十萬曰億古數也。秦

改制始以萬。萬爲億。今觧尚書合主十萬爲億之說。百萬曰億。未見所本。林氏曰。見拙齋全觧。介軒董氏曰。見纂註。杞山趙友聞主意先儒於同德

度義。則訓之曰德得也。行道而有得於身也。義。宜也。制事達時之宜也。及於惟德惟義。時乃大訓。則又釋之曰。德者。心之理。義者。理之宜。何其說之

不同歟。且德足以該義矣。而必舉義以配德。又何歟。商罪貫盈。天命誅之。予弗順天。

厥罪惟鈞。書傳會選蔡氏傳貫。通。盈。滿也。言紂積惡如此。天命誅之。今不誅紂。是長惡也。其罪豈不與紂鈞乎。如律故縱者與

同罪也。鄒季友音釋傳長。上聲。孔安國傳商罪貫盈至厥罪惟鈞。紂之爲惡。一以貫之。惡貫已滿。天畢其命。今不誅紂。則爲逆天。與紂同罪。陸德

明釋文貫工亂切孔頴達正義傳紂之至同罪。正義曰。紂之爲惡如物在繩索之貫。一以貫之。其惡貫已滿矣。物極則反。天下欲畢其命。故上天

命我誅之。今我不誅紂。則是逆天之命。無恤民之心。是我與紂同罪矣猶如律故縱者。與同罪也。黄度書說貫。如繩貫物之貫。紂之不善非一事。而

同歸于亂。如繩之貫物。聖人之察天宻矣。天命在武王。不能順天而討之存其罪與爲惡者鈞。是故此義爲嚴。絜齋𡊮爕書鈔同力度德。至厥罪惟

鈞。武王言吾今曰之舉。非苟然也。吾之所以反覆籌度之者。盖至矣。既度其力。又度。其德。又度其義。三者皆勝。而後可一不俻焉。便不能成事。今

受雖有億萬人。而人各有心。我之三千人。皆只一心。其形雖衆。其實甚𡪍則力與德勝矣。力與德既勝。又須當度。其義理之如何。今商罪貫盈。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