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507.pdf/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側。太和志常平倉。在縣倉之西。舊止四敖。嘉泰元年。丞沈准增置四敖。永豐志常平倉。在省倉之後新喻縣志常平倉。在縣西。餘干縣志常平倉。

在白雲城。宋景德置。尋廢。杜師旦興焉。凡歲豐。官以時價糴貯之。歉以元價糶給於民。元。烏樞重建。尋燬。常平倉。朝廷所以惠民而利害。又在守令

之賢否。不可不審。章貢志常平倉。官給鈔一千二百定。收糴米三千石。貯倉。以備荒。今廢。信豐縣志常平倉。在縣治之東南。臨川志常平倉。分南北。

南倉在縣南。嶽廟之左。北倉在縣北。城隍廟之左。又常平倉。在南倉之西。又常平倉。在縣治之北。臨汝門外。新淦縣志常平倉。在省倉西。新昌縣志

常平倉二。在皷樓門之左右。今皆廢。宜春志常平倉在縣治内。淳熈十年。知縣孫逢吉。添置五倉。在縣郭之南岸。浮梁志常平倉。在縣西十步。長沙

府湘潭志常平倉。在縣市西。廣惠寺左湘陰縣古羅志常平倉。在湘陰縣。省倉西。長沙縣緑江志常平倉。在縣衙兩廡。澧陽志常平倉。在州完之東。

趙侯鼐建衡陽志衡陽府。常平倉。在行衙之南。 安仁縣。常平倉。在縣治之西。嘉定元年。劉强學建。鄱陽縣志常平倉。在縣倉東。沅州志沅州府。常

平倉。在子城内西南。常德志常平倉。在桃源縣東五十步。舊二倉。同一所。有侵移之患。林農丞岳爲常平使。命别建。武陵圖經武陵縣。常平倉。在武

陵縣皇華坊。凡九敖。中爲廳。曰稷思堂。取思飢溺由已之義。遇省倉受苗。則撥常平米來儲之。以供水旱之賑濟。賑糶。及月支貧民之闕食者。武岡

州志常平倉。在州治後。夷陵志常平倉。舊附州倉。寳慶丙戌。倉使林公岳。行下州縣。特立常平倉。以防侵移。守髙公叔獻擇地于州倉西北。安泰坊

内。創建。郡陽志寳慶府常平倉。在府倉之西。淳祐五年。通判潘忠恕重建。建安府崇安志常平倉。在省倉之東浦城志浦安縣常平倉。在縣治外之

西。建安志浦城人黄靜。宋政和中。自置常平倉於遷陽鎮。以惠艱食之民。而請于朝。從之。靜於是出錢數千緡爲糶本。以永利民。其倉自爲之記。

延平府常平倉。在省倉西。 順昌縣常平倉。在縣西。 將樂縣常平倉。在縣東北。臨汀志臨汀縣常平倉。在省倉内。 武平縣常平倉。舊在縣西。今

移禪果寺。法堂東偏漳州志漳州府常平倉。在州省倉之中廊。分六敖。以綏萬邦。屢豐年爲號。每敖三間。屬提舉使司。以司法掌之莆陽志興化府

常平倉。在都倉之北。景德三年置。舊門西向。紹興元年。知軍事趙充勵重修。門移于都倉之側。南向。松溪志松溪縣常平倉。在縣中門外東偏。南安

志常平倉。在皷樓之西偏瓊州府南寧軍志受納常平倉。在東廡下列之。彰德府志伏恩常平倉。在安陽縣唐宋常平倉。在臨漳縣。汾州志介休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