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自然「化」,還是自覺「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自然「化」,還是自覺「化」?
湖南省沅江縣「五·七」幹校革委會
1969年10月1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們沅江縣「五·七」幹校,辦在一個偏遠的荒洲上,經過艱苦的建校勞動和緊張的生產勞動,廣大學員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也有部分學員,對辛勤的勞動漸漸適應了,對思想改造卻慢慢放鬆了。他們平時談的和比的,就是皮膚黑了,腿子粗了,飯量大了,體重增了,不談也不比政治覺悟是否高了,思想改造得是否好了。他們以為這樣「鍛煉」下去,就達到了下放勞動的目的,自己就會自然地改造過來,就成了「合格」的「五·七」戰士。因此,個別人甚至是「勞動往前走,開會往後溜,本子起了霉,水筆生了鏽」。他們在兩條路線、兩種思想的鬥爭中,與事無爭,與人無爭。他們只注意煉身板,不注意煉思想;只注意鍛煉勞動人民的體質,不注意學習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

我們認為,這些表現的實質是在思想上解除了繼續革命的武裝,這是在新的形勢下,在培養什麼人的問題上兩條路線鬥爭的反映。針對這些現象,我們提出要實現人的思想革命化,是自然「化」,還是自覺「化」?下放勞動,是煉身板,還是煉思想等問題,開展了學習、辯論、大批判。我們組織廣大學員,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學說、光輝的《五·七指示》和「廣大幹部下放勞動」的指示,深入批判了劉少奇的「入黨做官論」、「勞動鍍金論」,使大家認識到幹部下放勞動,重新學習,繼續革命的偉大意義。大家認為,自然「化」,只能向資產階級那邊化,只有自覺「化」,思想才能革命化。當「五·七」戰士不只是勞動的開端,而且是繼續革命的起點;「五·七」幹校不只是生產勞動的基地,而且是鍛煉幹部的熔爐;「五·七」幹校研究的不只是生產技術,而且是繼續革命的新課題。許多學員說:到「五·七」幹校如果不繼續革命,不改造思想,就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五·七」戰士,就離開了毛主席指引的光輝的「五·七」道路,抽掉了幹部下放勞動,重新學習的靈魂。

經過學習、辯論、大批判,一些學員的精神面貌大改觀。

六連有個在四清運動中和文化大革命中犯了嚴重錯誤受了衝擊的學員,到幹校後,有怨氣、泄氣和不服氣,卻沒有繼續革命的勇氣。他說:「為了今後不栽跟頭,革命不敢再帶頭,最好回去拿鋤頭,老婆孩子熱炕頭。」因此,他只是悶頭勞動,不問運動。他通過學習毛主席關於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學說,通過辯論和大批判,深刻認識到這場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時的」,自己不服氣不對,泄氣、怨氣更不對。於是,三股不革命的邪氣化為一股革命的朝氣,他表示一定要「挺起腰杆抬起頭,而今邁步開個頭,繼續革命要帶頭,革命到底到白頭」,精神境界產生了新的飛躍。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