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自然“化”,还是自觉“化”?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自然“化”,还是自觉“化”?
湖南省沅江县“五·七”干校革委会
1969年10月1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我们沅江县“五·七”干校,办在一个偏远的荒洲上,经过艰苦的建校劳动和紧张的生产劳动,广大学员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也有部分学员,对辛勤的劳动渐渐适应了,对思想改造却慢慢放松了。他们平时谈的和比的,就是皮肤黑了,腿子粗了,饭量大了,体重增了,不谈也不比政治觉悟是否高了,思想改造得是否好了。他们以为这样“锻炼”下去,就达到了下放劳动的目的,自己就会自然地改造过来,就成了“合格”的“五·七”战士。因此,个别人甚至是“劳动往前走,开会往后溜,本子起了霉,水笔生了锈”。他们在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中,与事无争,与人无争。他们只注意炼身板,不注意炼思想;只注意锻炼劳动人民的体质,不注意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我们认为,这些表现的实质是在思想上解除了继续革命的武装,这是在新的形势下,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提出要实现人的思想革命化,是自然“化”,还是自觉“化”?下放劳动,是炼身板,还是炼思想等问题,开展了学习、辩论、大批判。我们组织广大学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光辉的《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深入批判了刘少奇的“入党做官论”、“劳动镀金论”,使大家认识到干部下放劳动,重新学习,继续革命的伟大意义。大家认为,自然“化”,只能向资产阶级那边化,只有自觉“化”,思想才能革命化。当“五·七”战士不只是劳动的开端,而且是继续革命的起点;“五·七”干校不只是生产劳动的基地,而且是锻炼干部的熔炉;“五·七”干校研究的不只是生产技术,而且是继续革命的新课题。许多学员说:到“五·七”干校如果不继续革命,不改造思想,就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五·七”战士,就离开了毛主席指引的光辉的“五·七”道路,抽掉了干部下放劳动,重新学习的灵魂。

经过学习、辩论、大批判,一些学员的精神面貌大改观。

六连有个在四清运动中和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受了冲击的学员,到干校后,有怨气、泄气和不服气,却没有继续革命的勇气。他说:“为了今后不栽跟头,革命不敢再带头,最好回去拿锄头,老婆孩子热炕头。”因此,他只是闷头劳动,不问运动。他通过学习毛主席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通过辩论和大批判,深刻认识到这场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自己不服气不对,泄气、怨气更不对。于是,三股不革命的邪气化为一股革命的朝气,他表示一定要“挺起腰杆抬起头,而今迈步开个头,继续革命要带头,革命到底到白头”,精神境界产生了新的飞跃。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