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自己動手辦藥廠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自己動手辦藥廠
河北醫學院醫教四連
1969年2月1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們河北醫學院醫教四連遵照毛主席「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偉大教導,到平山縣小覺地區進行醫學教育革命,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為了改變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作到「送醫送藥」上門,除了巡診、開設家庭病床和開展炕頭手術等措施外,我們還自力更生、白手起家辦起了藥廠。從農村的常見病、多發病的實際出發,就地採藥,就地製藥,制出中西成藥四十餘種,給貧下中農治病。我們自製的藥品售價低,療效好,深受廣大貧下中農歡迎。

我們認為就地採藥、就地製藥,是解決農村缺少藥品的一個重要措施,對鞏固和發展合作醫療制度有很大意義。我國廣大山區和平原,都有很多野生中藥,例如小覺地區就有一百餘種,這些中藥對防治疾病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充分發動群眾,因地制宜,採集、加工、配製一些常用藥品,為貧下中農治病,就可以節約一部分合作醫療基金,有利於鞏固和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即將實行合作醫療制度的公社、大隊也可起很大的促進作用。

於是我們就主動和本公社各大隊的「赤腳醫生」聯繫,並和大隊革委會幹部、貧協代表等座談,向他們宣傳毛主席關於醫療衛生工作的指示,宣傳合作醫療制度的優越性,以及我們自力更生辦藥廠的意義,發動他們採集、使用當地豐富的藥材,自己製藥。 我們的建議得到各大隊革委會的大力支持,他們馬上派「赤腳醫生」來我們藥廠共同商討有關採藥、製藥的具體問題。根據「赤腳醫生」的要求,我們先後為他們辦了七期「速成培訓班」,首先讓「赤腳醫生」熟悉生藥的品種、採集季節、保存方法等,然後就和他們一起加工製藥,讓他們邊看、邊做、邊學。這樣,只用了幾天時間,他們就基本掌握了制中藥丸的方法。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培訓了九個大隊的十幾名「赤腳醫生」。

關於藥材的來源,我們建議各大隊除發動社員和學生去採集以外,還可用「等價交換」的辦法解決,即把一部分藥材賣給當地收購站,再用這部分錢換回自己缺少的藥材。採藥製藥也可以幾個村聯合起來搞,這樣,很快就可以制出成藥來。如扶峪大隊,僅一天的時間,就採藥四十多種,制出了第一批成藥——「感冒丸」,每丸成本還不到二分錢,深受貧下中農的歡迎。他們說:「過去劉少奇推行修正主義衛生路線,把醫生都放在大城市、大醫院,貧下中農治病很困難,現在落實了毛主席的衛生路線,醫生是自己村裡的,藥是自采自製的,看病真方便。毛主席對我們貧下中農多關心啊!」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