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祝賀我國和土耳其共和國建交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祝賀我國和土耳其共和國建交
《人民日報》社論
1971年8月7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國政府和土耳其共和國政府經過友好談判,根據尊重獨立、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內政、權利平等和互利的原則,於八月五日宣布建立兩國大使級的外交關係。我們對此表示熱烈祝賀。

中國人民和土耳其人民有着悠久的傳統友誼。我們兩國人民遠在古老的年代就開始了友好往來。歷史上有名的「絲綢之路」,就是從我國甘肅、新疆,經過阿富汗、伊朗和中亞細亞而到達土耳其的。中土兩國之間的友好交往,只是由於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阻撓才陷於中斷。現在,中土兩國宣布建交,是完全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我們雙方之間的共同利益的。

土耳其人民有着光榮的革命鬥爭傳統。中土兩國人民都曾經遭受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壓迫,在共同的反帝鬥爭中,一向互相同情,互相支持。我們堅決支持土耳其人民維護民族獨立,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鬥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體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省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圖把台灣從中國割裂出去的陰謀,不管是「兩個中國」,還是「一中一台」,還是「台灣獨立」,還是「台灣地位未定」,都是絕對不能得逞的。

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出:「我們必須爭取同一切願意和我們和平相處的國家,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

中國政府堅決主張國家不論大小,不論社會制度的異同,應該一律平等,和平相處。我們一貫尋求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同一切國家的友好關係。這次中土兩國政府達成建立外交關係的協議,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中土兩國建交,為兩國的友好合作開闢了廣闊的途徑。我們深信,中土兩國人民的友誼今後必將日益獲得發展。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