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孔叢子/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孔叢子
◀上一卷 抗志第十 下一卷▶

曾申參之子謂子思曰:「屈己以伸道乎,抗志以貧賤乎。」

子思曰:「道伸,吾所願也。今天下王侯其孰能哉!與屈己以富貴,不若抗志以貧賤。屈己則制於人,抗志則不愧於道。」子思居衛,衛人釣於河,得鰥魚焉,其大盈車。子思問之曰:「鰥魚,魚之難得者也,子果何得之?」對曰:「吾始下釣,垂一魴之餌,鰥過而弗視也。更以豚之半體,則吞之矣。」子思喟然曰:「鰥雖難得,貪以死餌,士雖懷道,貪以死祿矣!」

子思居衛,魯穆公卒,縣子使乎衛,聞喪而服。縣子思曰:「子雖未臣魯,父母之國也,先君宗廟在焉,奈何不服?」子思曰:「吾豈愛乎禮,不得也。」縣子曰:「請問之。」答曰:「臣而去國,君不掃其宗廟,則不為之服,寓乎是國,而為國服。吾既無列於魯,而祭在衛,吾何服哉?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則舊君無服,明不二君之義也。」縣子曰:「善哉,我未之思也。」

衛君言計是非,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觀所為,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則眾謀不進,事是而臧之,猶卻眾謀,況和非以長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悅人之贊己,闇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君闇臣諂,以居百姓之上,民弗與也,若此不已,國無類矣。

子思謂衛君曰:「君之國事將日非矣。」君曰「何故?」對曰:有由然焉。君出言皆自以為是,而卿大夫莫敢矯其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為是,而士庶莫敢矯其非,君臣既自賢矣,而群下同聲賢之,賢之則順而有福,矯之則逆而有禍,故使如此如此則善安從生,詩曰具曰予聖、誰知鳥之雌雄抑亦似衛之君臣乎。

衛君問子思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無非。」君曰:「寡人不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子思曰:「希旨容媚,則君親之;中正弼非,則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貴貧賤者,君也在朝之士,孰肯舍所以見親而取其所以見疏者乎。是故競求射君之心,而莫敢有非君之非者,此臣所謂無非也。」公曰:「然乎。寡人之過也,今知改矣。」答曰:「君弗能焉,口順而心不懌者,臨其事必疣,君雖有命,臣未敢受也。」

司徒文子改葬其叔父,問服於子思。子思曰:「禮,父母改葬緦,既葬而除,不忍無服送至親也。非父母無服,無服則吊而加麻。《文子》曰:喪服既除,然後乃葬。則其服何服?答曰:三年之喪,未葬服不變,除何有焉。期大功之喪,服其所除之服以葬;既葬而除之,其虞也,吉服以行事也。」

公叔木謂申祥曰(衛公叔文子之子,定公十四年奔魯。木或作朱,春秋作戍。):「吾於子思親而敬之,子思未吾察也。」申祥以告曰:「人求親敬於子,子何辱焉?」子思答曰:「義也,申祥曰請聞之。」答曰:「公叔氏之子,愛人之同己慢而不知賢,夫其親敬非心見,吾所可親敬也。以人口而親敬吾,則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申祥曰:「其不知賢奈何?」答曰:「有龍穆者,徒好飾美辭說,觀於坐席,相人眉睫以為之意,天下之淺人也。而公叔子交之,橋子良、修實而不修名,為善不為人之知己,不撞不發,如大鍾然,天下之深人也。而公叔子與之同邑而弗能知,此其所以為愛同己而不知賢也。

子思自齊反衛,衛君館而問曰:「衛敬公先生魯國之士,然不以衛之褊小,猶步玉趾而慰存之,願有賜於寡人也。」子思曰:「臣羈旅於此,而辱君之威,尊亟臨蓽門,其榮多矣。欲報君以財幣,則君之府藏已盈,而伋又貧;欲報君以善言,恐未合君志而徒言不聽也。顧未有可以報君者,唯進賢爾。」衛君曰:「賢固寡人之所願也。」子思曰:「未審君之願,將何以為?」君曰:「必用以治政。」子思曰:「君弗能也。」君曰:「何故?」答曰:「衛國非無賢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賢才不見用故也。」君曰:「雖然,願聞先生所以為賢者。」答曰:「君將以名取士耶,以實取士耶?」君曰:「必以實。」子思曰:「衛之東境有李音者,賢而有實者也。」君曰:「其父祖何也?」答曰:「世農夫也。」衛君乃胡盧大笑,曰:「寡人不好農,農夫之子無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子思曰:「臣稱李音,稱其賢才也。周公大聖,康叔大賢,今魯衛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父祖雖善農,則音亦未必與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則臣所謂有賢才而不見用果信矣。臣之問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實也。今君不問李音之所以為賢才,而聞其世農夫因笑而不愛,則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實者也。」衛君屈而無辭。

衛君曰:「夫道大而難明,非吾所能也,今欲學術何如?」子思曰:「君無然也。體道者逸而不窮,任術者勞而無功,古之篤道君子,生不足以喜之,利何足以動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怨之(禁或作懼,怨或作忌),故明於死生之分,通於利害之變,雖以天下易其脛毛,無所概於志矣。是以與聖人居,使窮士忘其貧賤,使王公簡其富貴,君無然也。」衛君曰:「善。」

齊王謂子思曰:「今天下擾擾,諸侯無伯,吾國大人眾,圖帝何如?」子思曰:「不可也。君不能去君貪利之心。」王曰:「何如?」子思曰:「夫水之性清而土壤汨之,人之性安而嗜欲亂之。故能有天下者,必無以天下為者也,能有名譽者,必無以名譽為者也,達此則其利心外矣。」

衛將軍文子之內子死,複者曰:「皋媚女複。」子思聞之,曰:「此女氏之字,非夫氏之名也,婦人於夫氏,以姓氏稱禮也。」

費子陽(魯大夫家臣)謂子思曰:「吾念宗周將滅,泣涕不可禁也。」子思曰:「然此亦子之善意也。夫能以智知可知,而不能以智知未可知,危之道也。今以一人之身,憂世之不治,而泣涕不禁,是憂河水之濁而以泣清之也,其為無益莫大焉。故微子去殷,紀季入齊,良知時也。唯能不憂世之亂而患身之不治者,可與言道矣。」

齊王戮其臣不辜,謂子思曰:「吾知其不辜,而適觸吾忿,故戮之。」以為不足傷義也。子思曰:「文王葬枯骨而天下知仁,商紂斬朝涉而天下稱暴,夫義者不必遍利天下也,暴者不必盡虐海內也。以其所施而觀其意,民乃去就焉。今君因心之忿,遷戮不辜,以為無傷於義,此非臣之所敢知也。」王曰:「寡人實過。乃今聞命,請改之。」

衛公子交見於子思、曰先生聖人之後、執清高之操、天下之君子、莫不服先生之大名也、交雖不敏、竊慕下風、願師先生之行、幸顧恤之、子思曰公子不宜也,夫清高之節,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煩意,擇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今公子紹康叔之緒,處戰伐之世,當務收英雄保其疆土,非所以明臧否立規檢修匹夫之行之時也。

衛公子交饋馬四乘於子思,曰:「交不敢以此求先生之歡,而辱先生之潔也。先生久降於鄙土,蓋為賓主之餼焉。」子思曰:「伋寄命以來,度身以服衛之衣,量腹以食衛之粟矣。又且朝夕受酒脯及祭燔之賜,衣食已優,意氣已定,以無行志,未敢當車馬之貺。禮雖有爵賜人,不逾父兄。今重違公子之盛旨,則有失禮之僣焉,若何?」公子曰:「交已言於君矣。」答曰:「不可。為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公子曰:「我未之聞也,謹受教。」

穆公欲相子思,子思不願,將去魯。魯君曰:「天下之王亦猶寡人也,去將安之?」子思答曰:「蓋聞君子猶鳥也,疑之則舉。今君既疑矣,又以己限天下之君臣,竊為言之過也。」

齊王謂子思曰:「先生名高於海內,吐言則天下之士莫不屬耳目。今寡人慾相梁起,起也名少,願先談說之也.」子思曰:「天下之士所以屬耳目者,欲伋之言是非當也。今君使伋虛談於起,則天下之士必改耳目矣。耳目既改,又無益於起,是兩有喪也,故不敢承命。」齊君曰:「起之不賢何也?」子思曰:「君豈未之知乎,厚於財物必薄於德,自然之道也。今起以貪成富,聞於諸侯,而無救施之惠焉,以好色聞於齊國,而無男女之別焉。有一於此,猶受其咎。而起二之,能無累乎?」王曰:「寡人之言實過,願先生赦焉。」

子思見老萊子,老萊子聞穆公將相子思,老萊子曰:「若子事君,將何以為乎?」子思曰:「順吾性情,以道輔之,無死亡焉。」老萊子曰:「不可順子之性也。子性剛而傲,不肖又且無所死亡,非人臣也。」子思曰:「不肖固人之所傲也,夫事君道行言聽,則何所死亡。道不行言不聽,則亦不能事君,所謂無死亡也。」老萊子曰:「子不見夫齒乎,齒堅剛卒盡相磨,舌柔順終以不獘。」子思曰:「吾不能為舌,故不能事君。」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