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醫學科學研究必須為工農兵服務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醫學科學研究必須為工農兵服務
中國醫學科學院 紅醫兵
1969年10月2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醫學科學研究為什麼人服務的問題,歸根到底是一個關係到是鞏固無產階級專政還是復辟資本主義的大問題。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在衛生部門的代理人,極力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在城市。他們在醫學科學研究上,把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於研究所謂「高、難、深」的疾病,而對廣大勞動人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常見病、多發病和普遍存在的病,怎樣預防,怎樣改進治療,則不管或只放很小的力量,使醫學科學研究工作走上邪路。

劉少奇及其在衛生部門的代理人,拚命提倡「三脫離」的「純理論」研究。劉少奇在衛生部門的代理人甚至發出黑指示說:「你們把百分之九十五的力量管好理論、尖端項目,用百分之五的力量來抓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的研究。」我院有個研究所從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五年的共二百多個研究課題中,所謂「理論研究」竟高達百分之九十八,而關於防病治病的研究項目只有百分之二。結果是,科學研究年年搞,科學論文寫不少,就是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解決不了。有的人為了寫一本書給自己樹碑立傳,竟組織二十多人專門研究小白鼠內臟器官直到每根鬍子的生理原因。與此同時,劉少奇及其在衛生部門的代理人,對於勞動人民的常見病、多發病、職業病則置之不理。當有人提出矽肺病嚴重危害工人健康和生命時,劉少奇就陰險地說:「這個矛盾好解決,可以搞工農輪換制嘛!你一輪換不就發現不了矽肺了嗎?矛盾不就迎刃而解了嗎?」我院有個研究所的資產階級「專家」,長期以來拒不進行矽肺防治工作的研究,竟大罵搞矽肺治療的同志是「吃飽了飯沒事幹」,而大搞什麼「矽肺十年動態觀察」的所謂「尖端研究」,實際上就是為劉少奇的「工農輪換制」製造「理論根據」。

劉少奇一夥推行的所謂「高、難、深」的醫學科研路線,是一條徹頭徹尾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其目的就是妄圖在這個上層建築的重要領域中復辟資本主義,對工農兵群眾實行資產階級專政。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粉碎了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使醫學科學研究工作走上了為工農兵群眾服務的光明大道。我院研究工作者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衛生路線指引下,開展革命大批判,除了投以少量的人力物力,密切結合實際,對於某些危害人民健康的少見疾病和疑難病症等進行研究以外,把研究工作的重點放到常見病、多發病上來。大家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搞成了一些資產階級「專家」「權威」幾年都沒有搞成的新儀器和新藥品。例如,我院有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和工人,懷着對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無限忠誠,對貧下中農的深厚無產階級感情,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不怕挫折,不怕失敗,終於試製成功了治療皮膚病和部分外科疾病的半導體致冷切片與治療的裝置,治療扭傷和勞損等疾患的半導體間動電流治療機,半導體小型消毒治療機。實踐證明,這些新儀器都具有效果好、體積小、便於攜帶、不需交流電、只用乾電池、成本低等特點,可以在農村廣泛使用,深受貧下中農的歡迎。還有幾個研究所尋找出了一種效果良好的新抗菌素,提純出了一種能治療常見病和某些難治病症的藥物,合成了一種來源廣、價格便宜、攜帶方便、效果好的固體外用消毒藥,等等。事實證明,醫學科學工作者只要用毛澤東思想把自己的頭腦武裝起來,堅定不移地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衛生路線,全心全意地為工農兵服務,就能使醫學科學事業得到迅速發展,為人民做出貢獻。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