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NLC404-01JF2015-2763 兴中 1936年第四期.pdf/10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本页已校对

论述

拉丁化新文字的理论与实际 

〔一〕概论

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是基于 一定的客观社会条件的成熟和需要;同 时又依照一定的历史进化法则,而不断 向前变革发展的。

人类在社会生活进程当中,不断淘汰了一部分不适用的 旧语言文字;一方面又不断创造和吸收了许多适应新需求的 新语言文字。结果语言遂由原始劳动和惊奇欢呼等所发出的 单音信号,发展成复什完备的现代语;文字也渐脱离了象形 图画体,而变成较简便易记易写的新形态。不过因为语言和 日常生活直接发生关系,它在本质上富有敏感的变动性,易 受生活的影响而起剧烈的变迁;文字和生活的关系比较间接 ,合有顽固的保守性,所以在进化上常显落后,结果和语言。 间不免发生了若干的差异和距离,影响到语言的进步,因此 ,要彻底解除文字的落后性,使之能配随语言活泼发展;就 不能不废弃单音呆板的类象形字,采用合理的拼音字来代替 了。

中国方块字是由原始象形字改窜变化而来的畸形遗物, 是形状离奇古怪,最难认难写难懂难记的神秘东西。不但初 学的人要畏之如虎,即普通读过三五年书的人,写起信札文 章来还是不大通顺。许多谋生不暇的劳苦大众,根本便没有 这经机会可以学习。方块字这道高墙,无形中把百分之八十 以上的劳苦大众隔在文化生活的门外,成为数千年来特权阶 级愚民政策的御用工具,束缚了大众解放斗争和文化的发展 。虽然方块字的字体,在历史上曾由古文,大篆,小篆,蜕 变而为棣书,八分书,楷书,草书:以至于今日一般人热烈 倡行的简笔字;文体上由典,范,书,诰,文言文而变为目 下通行的白话体,都表现出字体由“繁重而废,简便而行”, 及文体力求接近现实口语的进步倾向,但终因为改革的不澈 底,只妥协地在依据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的范围内,随便删削修改几笔,不但把字形弄得不 伦不类,连读音也讹误百出,依然无法解决它本身的陷缺和 困难,依然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品而已。

新时代大众打开一切政治,经济,文化锁链束缚的总要 求,需要看新的斗争武器,来摧毁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残馀 的欺骗,麻醉,榨取,压迫,特别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 族,解放战争,代表旧有势力远大众要求的方块汉字,在这 种客观条件之下,它的没落是必然的。

〔二〕为什么历史上的拼音字都不适我们的需要

中国的拼音文字,并不是最近才开始发生。在历史上自 唐代建国以后,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和佛教输入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