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NLC404-01JF2015-2763 興中 1936年第四期.pdf/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页已校对

論述

拉丁化新文字的理論與實際 

〔一〕概論

一個民族語言文字的形成,是基於 一定的客觀社會條件的成熟和需要;同 時又依照一定的歷史進化法則,而不斷 向前變革發展的。

人類在社會生活進程當中,不斷淘汰了一部分不適用的 舊語言文字;一方面又不斷創造和吸收了許多適應新需求的 新語言文字。結果語言遂由原始勞動和惊奇歡呼等所發出的 單音信號,發展成複什完備的現代語;文字也漸脫離了象形 圖畫體,而變成較簡便易記易寫的新形態。不過因爲語言和 日常生活直接發生關係,它在本質上富有敏感的變動性,易 受生活的影响而起劇烈的變遷;文字和生活的關係比較間接 ,合有頑固的保守性,所以在進化上常顯落後,結果和語言。 間不免發生了若干的差異和距離,影响到語言的進步,因此 ,要徹底解除文字的落後性,使之能配隨語言活潑發展;就 不能不廢棄單音呆板的類象形字,採用合理的拚音字來代替 了。

中國方塊字是由原始象形字改竄變化而來的畸形遺物, 是形狀離奇古怪,最難認難寫難懂難記的神秘東西。不但初 學的人要畏之如虎,即普通讀過三五年書的人,寫起信札文 章來還是不大通順。許多謀生不暇的勞苦大衆,根本便沒有 這經機會可以學習。方塊字這道高墻,無形中把百分之八十 以上的勞苦大衆隔在文化生活的門外,成爲數千年來特權階 級愚民政策的御用工具,束縛了大衆解放鬥爭和文化的發展 。雖然方塊字的字體,在歷史上曾由古文,大篆,小篆,蛻 變而爲棣書,八分書,楷書,草書:以至於今日一般人熱烈 倡行的簡筆字;文體上由典,範,書,誥,文言文而變爲目 下通行的白話體,都表現出字體由「繁重而廢,簡便而行」, 及文體力求接近現實口語的進步傾向,但終因爲改革的不澈 底,只妥協地在依據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 ,假借』的範圍内,隨便刪削修改幾筆,不但把字形弄得不 倫不類,連讀音也訛誤百出,依然無法解决它本身的陷缺和 困難,依然只是少數人的專利品而已。

新時代大衆打開一切政治,經濟,文化鎖鍊束縛的總要 求,需要看新的鬦爭武器,來摧毀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殘餘 的欺騙,麻醉,搾取,壓廹,特別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民 族,解放戰爭,代表舊有勢力遠大衆要求的方塊漢字,在這 種客觀條件之下,它的沒落是必然的。

〔二〕爲什麽歷史上的拼音字都不適我們的需要

中國的拼音文字,並不是最近才開始發生。在歷史上自 唐代建國以後,因爲社會經濟發展交通便利和佛教輸入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