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第007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经济汇编 考工典 第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七卷
经济汇编 考工典 第八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第七卷目录

 木工部汇考

  周礼考工记

  宋李诫营造法式方圆平直 取径围 取正 定平 举折 定功 屋

  楹数

  沈括梦溪笔谈木经

 木工部艺文

  梓人传         唐柳宗元

  梓材赋           王澄

  前题            梁洽

  前题            魏缜

  前题            郤昂

  工先利器赋         魏式

  运斤赋           席夔

  前题           独孤受

  攻坚木赋          李程

 木工部纪事

 木工部杂录

 土工部艺文

  圬者王承福传       唐韩愈

 土工部纪事

考工典第七卷

木工部汇考[编辑]

《周礼》
[编辑]

《考工记》
[编辑]

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

订义郑司农曰:“此七者,攻木之工,官别名也。”王昭禹曰:“轮人为轮,舆人为车,弓人为弓,庐人为庐器匠人为宫室之属,车人为耒之属,梓人为笋簴之属,此攻木之工七。”

《宋李诫营造法式》
[编辑]

《方圆平直》
[编辑]

《周官考工记》: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垂,衡者中 水。郑司农注云:“治材,居材如此,乃善也。”

《墨子》子墨子言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虽至 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圜以规,直 以绳,衡以水,正以垂。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 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依仿以从事,犹愈 于已。”

《周髀筭经》:昔者周公问于商高曰:“数安从出?”商高曰: “数之法出于圜方,圜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 八十一。万物周事,而圜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规矩设 焉。或毁方而为圜,或破圜而为方。方中为圜者谓之 圜方,圜中为方者谓之方圜也。”

《韩子》曰:“无规矩之法,绳墨之端,虽班亦不能成方圆。”

看详诸作制度,皆以圜方直平为准。至如八棱之类,及攲斜羡陊,亦用规矩取法。今谨按《周官考工记》等修立下条:“诸取圜者以规,方者以矩,直者抨绳取则,立者垂绳取正,横者定水取平。”

《取径围》
[编辑]

《九章筭经》李淳风注云:“旧术求圜,皆以周三径一为 率,若用之求圜周之数,则周少而径多。径一周三,理 非精密。盖术从简要,略举大纲而言之。今依密率,以 七乘周,二十二而一,即径;以二十二乘径,七而一,即 周。”

看详今来诸工作已造之物及制度,以周径为则者,如点量大小,须于周内求径,或于径内求周。若用旧例,以围三、径一、方五、斜七为据,则疏略颇多。今谨按《九章算经》及约斜长等密率,修立下条:诸径围斜长依下项:圜径七,其围二十有二;方一百,其斜一百四十有一;八棱径六十,每面二十有五,其斜六十有五;《六棱径》八十有七,每面五十,其斜一百,《圜径》内取方一百,中得七十有一,方内取圜径一得一。

《取正》
[编辑]

《诗》。定之方中。又揆之以日。注云。定营室也。方中昏正 四方也。揆度也。度日出日入。以知东西南视。定北准 极。以正南北。《周礼天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

《考工记》:置槷以垂视,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 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郑司农注云:“自日出而 画其景端,以至日入,既则为规,测景两端之内,规之 规之交,乃审也。度两交之间,中屈之以指槷,则南北 正日中之景,最短者也。”极星谓北辰。

《管子》:“夫绳,扶掇以为正。”

《字林》。“垂臬,望也《刊谬》证:“俗音字,今山东匠人犹言垂绳”,视正为

看详,“今来凡有兴造,既以水平定地平面,然后立表测景望星以正四方,正与《经》传相合。取正之制,先于基址中央日内置圜版,径一尺三寸六分,当心立表高四寸,径一分,画表景之端,记日中最短之景。次施望筒于其上,望日星以正四方。望筒长一尺八寸,方三寸,两罨头开圜眼,径五分,筒身当中两壁,用轴安” 于两立颊之内。其立颊自轴至地,高三尺,广三寸,厚二寸。昼望,以筒指南,令日景透北;夜望,以筒指北,于筒南望,令前后两窍内正见北辰极星。然后各垂绳坠下,记望筒两窍心。于地以为南,则四方正。若地势偏袤,既以景表望筒取正四方,或有可疑处,则更以水池景表较之。其立表高八尺,广八寸,厚四寸,上齐后斜向下三寸,安于池版之上。其池版长一丈三尺,中广一尺。于一尺之内,随表之广,刻线两道。一尺之外,开水道环,四周广深各八分,用水定平,令日景两边不出刻线。以池版所指及立表心为南,则四方正。

《定平》
[编辑]

《周官考工记》:匠人建国,水地以垂。郑司农注云:“于四 角立植而垂,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为位而平 地。”

《庄子》“水静则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管子》:“夫准坏险以为平。”

《尚书大传》:“非水无以准万里之平。”

《释名》:“水,准也,平准物也。”

何晏《景福殿赋》:“惟工匠之多端,固万变之不穷。仇天 地以开基,并列宿而作制。制无细而不协于规景,作 无微而不违于水臬。”五臣注云:“水臬,水平也。”

看详今来凡有兴建,须先以水平望基四角所立之柱,定地平面,然后可以安置柱石,正与《经》传相合。定平之制既正,四方据其位置,于四角各立一表,当心安水平。其水平长二尺四寸,广二寸五分,高二寸,下施立桩,长四尺,安在内,上面横坐水平,两头各开池,方一寸七分,深一寸三分。或中心更开池者,方深同身。内开槽子,广深各五分,令水通过于两头。池子内各用水浮子一枚。用三池者,水浮子或亦用三枚,方一寸五分,高一寸二分。刻上头令侧薄,其厚一分,浮于池内。望两头水浮子之首,遥对立表处,于表身内画记,即知地之高下。凡定柱础取平,须更用贞尺较之。其贞尺长一丈八尺,广四寸,厚二寸五分,当心上立表高四尺,广厚同上。于立表当心,自上至下施墨线一道,垂绳坠下,令绳对墨线心,则其下地面自平。

《举折》
[编辑]

《周官考工记》:匠人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郑司 农注云:“各分其修,以其一为峻。”

《通俗文》:“屋上平曰。” 《刊谬》证俗音字。今犹言。峻也。 景文公宋祁《笔录》:“今造屋有曲折者,谓之庯峻,齐魏 间,以人有仪矩可喜者,谓之庯峭”,盖庯峻也。

看详今来举屋制度,以前后橑檐方心相去远近,分为四分,自橑檐方背上至脊槫背上四分中举起一分。虽殿阁与厅堂及廊屋之类,略有增加,大抵皆以四分举一为祖,正与经传相合。今谨按《周官·考工记》修立下条举折之制,先以尺为丈,以寸为尺,以分为寸,以牦为分,以豪为牦。侧画所建之屋于平正壁上,定其举之峭慢,折之圜和,然后可见屋内梁柱之高下,卯眼之远近。举屋之法,如殿阁楼台,先量前后橑檐方心,相去远近,分为三分。若馀屋柱头作,或不出跳者,则用前后檐柱心,从橑檐方背至脊,槫背举起一分。如㼧瓦厅堂,即四分中举起一分。又通以四分。所得丈尺,每一尺加八分。若㼧瓦廊屋,及瓦厅堂:每一尺加五分或。《瓦廊屋》之数,每一尺加三分。若两椽屋不加,其副阶或缠腰,并二分中举一分。折屋之法,以举高尺丈,每尺折一寸,每架自上递减半为法。如举高二丈,即先从脊槫背上取平,下屋橑檐方背其上,第一缝折二尺,又从上第一缝槫背取平,下至橑檐方背,于第二缝折一尺。若椽数多,即逐缝取平,皆下至橑檐方背,每缝并减上缝之半。如取平,皆从槫心抨绳令紧为则。如架道不匀,即约度远近,随宜加减,以脊槫及橑檐方为准。若八角或四角斗尖亭榭,自橑檐方背举至角梁底,五分中举一分。至上簇角梁,即两分中举一分。若亭榭,只用瓦者,即十分中举四分簇角梁之法,用三折,先从大角背,自橑檐方心量向上,至枨杆卯心,取大角梁背一半,并上折簇梁,斜向枨杆举分尽处。其簇角梁上下并出卯中下折,簇梁同。次从上折簇梁尽处,量至橑檐方心,取大角梁背一半,立中折簇梁,斜向上折簇梁当心之下。又次从橑檐

考证

方心立下折簇梁,斜向中折簇梁,当心近下,令中折簇角梁上一半与上折簇梁一半之长同,其折分并同折屋之制。唯量折以曲尺于弦上取方量之用。《瓦》者同。

《定功》
[编辑]

《唐六典》:凡役有轻重,功有短长。注云:“以四月、五月、六 月、七月为长功,以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为中功,以十 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为短功。”

看详夏至日长,有至六十刻者;冬至日短,有止于四十刻者。若一等定功,则在弃日刻甚多。今谨按《唐六典》修立下条:“诸称功者,计中功以十分为率,长功加一分,短功减一分。”

《屋楹数》
[编辑]

《王盈孙传》:“僖宗还,议立太庙,盈孙议曰:‘故庙十一室, 二十三楹,楹十一梁,垣墉广袤,称之《礼记》,两楹’”,知为 两柱之间矣。然楹者,柱也。自其奠庙之所而言两楹, 则间于庙两柱之中,于义易晓。后人记屋室以若干 楹言之,其将通数一柱为一楹耶?抑以柱之一列为 一楹也?此无辨者,据盈孙此议,则以柱之一列为一 楹也。

《沈括梦溪笔谈》
[编辑]

《木经》
[编辑]

营舍之法,谓之《木经》,或云喻皓所撰。凡屋有三分,自 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凡梁长几 何,则配极几何以为榱等。如梁长八尺,配极三尺五 寸,则厅法堂也,此谓之“上分。”楹若干尺,则配堂基若 干尺以为榱等。若楹一丈一尺,则阶基四尺五寸之 类,以至承栱榱桷,皆有定法,谓之“中分”阶级,有峻、平、 慢三等,宫中则以御辇为法。凡自下而登,前竿垂尽 臂,后竿展尽臂,为峻道;前竿平肘,后竿平肩,为慢道; 前竿垂手,后竿平肩,为平道,此之为“下分。”其书三卷, 近岁土木之功,益为严善。旧《木经》多不用,未有人重 为之,亦良工之一业也。

荷辇十二人:前二人曰“前竿” ,次二人曰“前绦” ,又次曰“前胁” ,后三人曰“后胁” ,又后曰“后绦” ,末后曰“后竿。” 辇前队长一人曰“传唱” ,后一人曰“报赛。”

木工部艺文[编辑]

《梓人传》
唐·柳宗元
[编辑]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 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斲之器。问其能, 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 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 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 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 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 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 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 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斲,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 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 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 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 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 之工大矣。既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 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 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 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 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 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 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 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 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 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 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 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 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 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 而用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衒 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 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 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 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 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 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 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 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衒能矜名亲小,劳侵 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 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 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 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 也,不亦谬欤?或曰:“彼主为室者,倘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 罪耶?亦在任之而已。”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 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 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 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 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挠 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余谓梓人之道 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 之都料匠云。

《梓材赋》
王澄
[编辑]

“猗嗟抡材者,梓必将有以。”抡者动不妄施,材者用之 为美。涂其丹雘之色,契乃斲雕之理。成乎器用,孰不 勤止?则知能者轨物,其利博哉。达于道必获乎象,酌 于事实在乎材。材罔不奇,戒乎不知。应时可重,匪饰 胡为?须度长而絜大,谅方矩而圆规。役是司者,勉矣 厥宜。亦犹德必辅人,材不假器。人失德而奚取,器非 材而奚利?材滥则过于梓人,德乖则失乎尔位。其有 取非轮桷,性实散樗。以不材而见弃,思入用其焉如? 岂比山有之亦修短惟准,工度也而削理有馀,既罕 节而抱直,成大厦之厥居者哉!夫如是,则工以理材 为难,国以教人为圣。圣体材而存道,材象道而成政。 弘之在人,慎乃出令,藏器俟时,人罔越思,达乎至极。 钦哉有司,惟试可矣。以材校之,守而勿失其德。秩秩 以人观材,以材观实,非独陈伊、周之弘义,将以翊我 唐之政术。倘小材之不遗,愿雕焕于兹日。

《前题》
梁·洽
[编辑]

立政施教,能简则理;为器择材,唯良是视。政有孚而 可大,器自斲而称美。学古入官,斯可已矣。故周公设 诫,取鉴梓材。百工饬化以物作,万势曲成而象开。柏 之可伐,而取诸新甫;松之可断,而美于徂徕。何备用 之征要,信崇功而大哉!观夫良匠抡材,知无不为;尽 力以献艺,因材而合规。勤朴斲而去夫滥窳,尚俭素 而昭于轨仪。智者相物,后人述器。得成风之妙,穷运 斤之利。或经纬乎阴阳,亦法象乎天地。上栋下宇,资 丹雘之馀饰;从有之无,通舟车乎远致。嘉兹义之可 分,而发昭乎在位。是寻是尺,其柽其椐,每从绳而则 正,异投刃而皆虚。观《梓匠》之斲矣,吾是知为政之所 如。材之既度,可施于政;若意匠以合,则,必《由庚》而在 咏;侯其伟而,念兹在兹。政有善,人则不欺。山有木,工 则度之;材有常质,政则匪一。每呈器而受用,亦相时 而陈术。夫如是,谐利贞,保元吉,信前贤之济代,岂小 人之能悉。

《前题》
魏·缜
[编辑]

昔成王纂位,周公辅理;命尔康叔,尹兹殷士。既因命 以申劝,欲善终而令始。述文武之所修,陈艺术之攸 起,播英声于典训,扬芬烈于国史。则知上之化下,如 梓之材。遵绳墨以运思,受镕模于简能。其度木也,伫 林衡之毕选;其取制也,仰倕和之所开。于是既勤朴 斲,惟所云为。奚兹服用,靡尚精奇。信其有益,取于无 私。工必止其淫巧,物欲称其事宜。去雕镂所以昭代 俗之反素;涂丹雘所以知礼义之攸施。拟古呈功,劝 象制器,或因事以立法,亦凭质而托类。临时通轨,开 物以利。乃作诰于圣人,俾流戒于在位。凡教在始而 法在初,莫不念乎《梓匠》,“慎尔攸居。”苟方圆之失理,是 风化之蔑如。故王者削殷迹,述周令,汲汲贤良,孜孜 善政,招延俊造,以辅明盛。伟夫立德垂训,名言在兹, 凡百斧藻,各共乃司。勿谓幽昧,神其听之,自然片善 无遗,群材靡失。轮桷兼采,栋梁并出,实有补于大厦, 方见用于王室。擅高曾之规矩,腾《雅》《颂》之洋溢,阐无 疆之淑懿,成不朽之政术。

《前题》
郤昂
[编辑]

匠人度有山之梓,相文木之理,既因性而是度,又从 绳而可拟。故轮桷适任,栋梁资始,阴阳之体,叶时檃 括之形。中轨饰其象,乃图之以鸟兽;谐其音,必均之 以宫征。苟可择于棫朴,亦何殚夫杞梓。徒观其破拥 肿斲瑰材,攒节迸集,斜文洞开。蜀柿落而雨足交洒, 郢斤运而风声𩙪来。伐之丁丁,奂蹙狸之班首;斲之 橐橐,碎空穴之青苔。巧无匪制,庸无所施。因心则达, 触物能为。初会方以成矩,乍投圆而得规。削斲同功, 准量成类。方资剞劂之力,乃作馨香之器。厥若选德 以序,辨官以位。诚当正直而无颇,亦何患乎纲纪之 紊坠。小既以此,大无不如。文公立号以化俗,康叔省 功以慎储。仁义有常,刚柔贵识其虚实;宽猛相济,勤 苦务知其疾徐。教在洽人,毖于出令。亦犹代大匠斲, 罕或不伤其性。俾夫来者,式遵前圣。且修短得丧,亦 奚其为政。森彼灌木,工则度之。有伦有要,念兹在兹, 展矣君子。如何勿思,思不越乃心。逸于人也明其采 章于木也须其丹漆。瞻济济之榛楛,懿彬彬之文质。 虽非班扁之奇妙,敢献《斲轮》之良术。

《工先利器赋》
魏·式
[编辑]

工有习艺求名,志在不朽,乃言曰:“艺未达,不可求以
考证
诸己;器未精,徒劳措以其手。安得轻进,自贻伊丑。”于

是磨砺为先,动用为后,试旨趣之可尚,实果决之不 苟。所谓作事谋始,本立道生,绳墨尽索,斤斧毕呈。虑 妍媸之稍违,而或愆规矩;审锋铓以求锐,必取专精。 懃懃不怠,矻矻有营。欲尽心于锼镂,用度木于林衡。 亦如舟楫良然,可思其济涉;耒耜利始,得议其耦耕。 于其发硎可亲,以精为贵。不然,何以能久?用之不既, 验朴斲之有辞,惧剞劂之犹未。爰究爰度,无或不良。 揣八材之质,淬百炼之钢。然后切磨效奇,成至宝之 美;刳剡中度,用巨材之长。呈机巧以尽善,岂滥窳之 是将。且斟酌不挠,矜名尝巧,雕镌非他,施功几何?既 适心而便手,因投刃以攒柯。向使因循为心,则器必 残缺;若苟且从事,则人亦诋诃。安得不分班倕之元 妙,就玉石之琢磨。观夫欲展,而能,先砺其器。以工立 喻,则人不二。可为庶事之规,宁比匹夫之志。故曰:“用 艺者儆戒不远,立身者得失由斯。若幸而滥进,则人 必尔窥。”是以君子不“容易于所为。”

《运斤赋》
席夔
[编辑]

道贵乎朴,物疵于妄。为谋者必定于前,执技者可以 事上。繄郢人与匠石,能器合而神王;垔复在鼻,将欲 表微;挥拂以斤,何其用壮?既分庭以离立,亦持刃而 相向。于是算锱铢,慎取舍。运之于手,将匪疾而匪徐; 惬之于心,宁我欺而尔假。志而必中,同引满于彀中; 妙不可传,犹斲轮于堂下。况乎器也利,工也良。壮前 趾耀雄铓。以身运臂兮臂可使,以彼契此兮此可忘。 迫其势则成风含响,激其石迺飞电分光。欲臻夫妙, 在慎其相。故受刃者不为股栗,执柯者无闻手伤。向 使受刃者震慑,执柯者劻勷,则必灭尔鼻而黥尔面, 岂唯破我斧而缺我斨?亦犹朋侪见知,工用可称。艺 成道得,合调谐声。岂同夫众人遇我,“狂夫阻之。璅璅 庶匠,丁丁在兹。得离娄督绳而尚失,以《公输》削墨而 犹疑。安能霜刃投虚,必去乎蝇翼;圆柯在握,不失乎 毫厘。是吾质也,实惟何其;知音可托,无乃后时。客有 多才博雅,好奇尚异。糟粕既得,颇读古人之书;凿枘 可规,愿行夫子之志。将求轮扁之术,以广运斤之事。” 乃歌曰:“彼二子兮,以艺相崇,得一理兮其心则同。运 斤在手诚可惧,坚立不动神之雄。岂运斤者妙其术, 坚立者知其工?幸见遇于郢匠,无辍响于成风。”

《前题》
独孤受
[编辑]

“漆园傲吏。志惬神王,和而不唱。”或崆峒之间,或濠濮 之上。诚道枢之同体,表人情之异状。爰感激于惠施, 乃兴之于郢匠。嗟乎!功有善价,吾道之亚。既出鬼而 入神,亦千变而万化。可以迎夫远近,可以接夫上下。 用之朋友,管、鲍可以全交;行之君臣,桓、文可以致霸。 请言其始也,鼻之垩兮匠之良,子有度兮我有长。刑 枯木兮自若,斤成风兮允臧。土微微以霞散,刃荧荧 以电光。信之者双美,疑之者两伤。其为心也以济,其 为妙也更相。吾固知青萍之术兮空设,公输之巧兮 徒尝。实由气同者合,声同者应。挥手馀地,因悟解牛 之能;忘情铦锋,宛识狎鸥之兴。岂两贤之相厄,乃二 人之俱别。有不度其时,不稽厥疑,蒿“目犹视,蓬心自 师,代匠石而忍垢,骋锋刃而勿思。永昧心得,图为面 欺。苟临事以率尔,成后悔而凄其。且伤于手之是惧, 亦何暇乎涅而不缁?”曷若素缉乃事,爰定乃志,料轻 重,审同异,曾无恐泥之忧,颇识断金之利。雕锼合乎 神理,磨砻出乎人意,苟自得以忘形,亦何惭乎有鼻。 至于道洽情融,体异心同。求之不得,感而遂通。利器 见投,尚苍惶于麾下;良工斯在,乃拂拭于涂中。君既 有执柯之便,岂比夫“《按剑》之雄。”

《攻坚木赋》
李程
[编辑]

“工之制器兮雕乎朴,人之兴艺兮志乎学。”利用者拥 肿无前,善扣者舂容乃觉。多闻匪阙于疑殆,成器克 资乎雕斲。故研精方启于愤悱,用当各施于轮桷。且 夫材有柔劲,工有趣舍。于以钻木后其坚乎,于以挥 斤先其易者,钩绳定其规矩,斧斤飘其上下。剞劂罔 辍,疾徐既工。铲鳞皴于理外,摭精粹于文中。攒节划 以洞解,奥义涣乎遂通。则知艺或有孚,虽至刚而斯 剖。学乃将习,奚异端之可攻。方同规于大匠,期继业 于良工。是以木碎其节,学殚于艺,殊宰我之难雕,匪 般倕之易制。既饰以文,亦丽其质。讲学所贵乎无方, 摧坚不可以无术。每投虚以措刃,故功倍而身逸。尽 乎精微之理,谁谓不然;得于心术之间,孰云无必?艺 通元兮坚刚则柔,学通微兮指归可求。俾不才而成 用,化扞格以优游。工之成功,志之所至,信念玆而在 兹,因比物而丑。类。之木也,破其轮;囷之学也,究其奥 秘。砻斲斯成,良工有程。殚材人之学,好刳者之精。终 朝匪劳于矻矻,空谷谁听乎丁丁。既成风于郢匠,期 大扣于希声

木工部纪事[编辑]

《外纪》:“黄帝命赤将为木正,以利器用。”

《庄子人间世篇》:“匠石之齐,至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 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 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 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 如此之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 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 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 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匠石归栎社,见梦曰:“汝 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 蓏之属,实熟则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 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 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 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 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 人,又恶知散木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 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 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剪乎?且也彼其所保与 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达生篇》: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 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 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秏气也,必齐以静心。 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 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 朝,其巧专而外滑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 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 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徐无鬼篇》: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 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 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 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 吾无与言之矣。”

《燕书》:“齐路寝坏,桓公欲新之,召工师翰具材。工师翰 伐巨木于营丘山中”,若若煔若魄,旄若豫章。无疵 取而泛之河,蔽流而下。工师翰麾众徒,操剞劂斲之, 运绳尺,剫之,阁阁然,橐橐然,声达乎临淄之郊。越五 月,路寝成,桓公环视之。东阿之楹,有用樗者,桓公让 工师翰曰:“樗,散木也,肤理不密,渖液勿固。嗅之腥,爪 之不知所穷。为柣为枨且不可,况为负任器邪?”工师 翰对曰:“臣之作斯寝也,嘉”木以为《桯文》。“以荐址,画 藻以奠井,坚垩以厚墉,陶甓以饰黝,臣窃以为尽善 矣。虽东阿之楹缺,以一樗足之,不虞君之见让也。”桓 公曰:“寝之巩者在杗廇,承杗者在桴籍,桴唯楹耳,一 楹蠹则寝隳,奈何不让?”工师翰曰:“臣闻国犹寝也,一 楹蠹则无寝。若众壬进,尚可有国乎?”桓公曰:“不可也。” 工师翰曰:“君既知不可,何为察其小而遗其大也?”桓 公曰:“不知也。”工师翰曰:“臣请为君言之。擅执国柄者, 有雍巫焉;内成食之奸者,有《夷鼓初》焉;长君之欲者, 有寺人貂焉;外恶诸侯而凶德弗革者,有开方焉。是 四人皆蠹矣,路寝能独存邪?”桓公悟曰:“敬诺。”于是解 四子政,而召管仲任之,齐国大治。

《淮南子人间训》:高阳魋将为室,问匠人。匠人对曰:“未 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材,任重涂,今虽 成,后必败。”高阳魋曰:“不然。夫木枯则益劲,涂干则益 轻。以劲材任轻涂,今虽恶,后必善。匠人穷于辞,无以 对,受令而为室,其始成竘然善也,而后果败。”

《宋书孝义传》:“郭世道子原平,字长泰,幼禀至行,养亲 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 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辨有 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 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 爨。”

《广异记》:唐太尉卫公李德裕,常有老叟诣门,引五六 軰舁巨桑木请谒焉,阍者不能拒之,德裕异而出见 叟曰:“此木某家宝之三世矣,某今年耄,感公之仁德, 且好奇异,是以献耳。木中有奇宝,若能者断之,必有 所得。”洛邑有匠,计其年齿已老,或身已没,子孙亦当 得其旨。设非洛匠,无能有断之者。公如其言,访于洛 下,匠已殂矣。子随使而至,玩视良久,曰:“可徐而断之。” 因解为二琵琶槽,自然有白鸽,羽翼觜足,巨细毕备。 匠料之,微失厚薄,不中一鸽少其翼。公以形全者进 之,自留其一。

《酉阳杂俎》:京西持国寺前有槐树数株,金监买一株, 令所使巧工解之。及入内回,工言木无他异,金大嗟 惋,令胶之,曰:“此不堪矣,但使知予工也。”乃别理解之, 每片一天王塔戟成就。

《稽神录》:广陵有木工,因病手足皆拳缩,不能复执斧 斤,扶踊行乞,至后土庙前,遇一道士,长而黑色,神采

甚异,呼问其疾,因与药数丸曰:“饵此当愈。旦日平明
考证
复会于此。”木工辞曰:“某不能行,家去此远,明日虽晚,

尚未能至也。”道士曰:“尔无忧,但早到此。”遂别去。木工 既归,饵其药,顷之手足痛甚,中夜乃止,因即得寐,五 更而寤,觉手足甚轻,因下床趋走如故,即驰诣后土 庙前,久之,乃见道士倚杖而立,再拜陈谢。道士曰:“吾 授尔方,救人疾苦,无为。”木匠遂再拜受之,因问其名 居,曰:“吾在紫极宫有事可访吾也。”遂去。木匠得方,用 以治疾,无不愈者。至紫极宫访之,竟不复见。后有妇 人久疾,亦遇一道士与药而差,言其容貌,亦木工所 见也。《广陵》寻乱,木工竟不知所之。

《后山谈丛》:东都相国楼门,唐人所造。国初木工喻皓 曰:“他皆可能,惟不解卷檐尔。”每至其下,仰而观焉,立 极则坐,坐极则卧,求其理而不得。门内两井亭,近代 木工亦不解也。寺有十绝,此为二耳。

《无锡县志》:“洪武初,朝廷鼎建宫殿,有陆贤、陆祥兄弟 应诏入都,贤授营缮所丞,祥授郑府工副,食营缮郎 俸。祥历事五朝,至带衔太仆少卿,累加工部侍郎。” 《武进县志》:“徐晖,永乐间为吏,以木工官至尚书。” 《世庙识馀录》:“三殿规制,自宣德间再建后,诸将作皆 莫省其旧,而匠官徐杲能以意料量,比落成,竟不失 尺寸。”

木工部杂录[编辑]

《易经说卦》:“巽为绳,直为工。”正义曰:“为《绳直》”,取其号 令齐物,如绳之直木也。《为工》,亦绳直之类。大全徐氏曰: 绳纠木之曲而取直者,工引绳之直而制木者,《巽德》 之制,故“为绳,直为工。”

《道德经制惑》篇:“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手者矣。” 《荀子性恶》篇:“工人斲木而成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 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新论因显篇》:“夫樟木盘根钩枝,瘿节蠹皮,轮囷拥肿, 则众眼不顾,匠者采焉。制为殿堂,涂以丹漆,画为黼 藻,则百辟卿士,莫不顾眄。仰视木性犹是也,而昔贱 今贵者,良工为之容也。”

《清异录》:木匠总号“运斤之艺”,又曰“手民手货。”

《归田录》:都料预浩工于造塔,浩惟一女,年十馀岁,每 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之状如此。逾年撰成《木经》三 卷,行于世。按预浩后山谈丛作喻皓

《齐东野语》:梓人抡材,往往截长为短,斲大为小,略无 顾惜之意,心每恶之。因观《建隆遗事》,载太祖时,以寝 殿梁损,须大木换易。三司奏闻,恐他木不堪,乞以模 枋一条截用。上批曰:“截你爷头,截你娘头,别寻进来。” 于是止。嘉祐中,修《三司敕》,内一项云:“敢以大截小,长 截短,并以违制论。”即此敕也。大哉王言,岂区区靳一 木哉?是亦用人之术耳。元丰中,赵伯山为将作监,太 后出金帛建上清储祥宫,内侍陈衍主其役,请辍将 作镇库模枋,截充殿梁。伯山执不与,且援引建隆诏 旨,惟大庆文德殿换梁方许用乃已。《邵氏闻见录》乃 以为晋邸内臣奏请,且文其辞云:“破大为小,何若斩 汝之头乎?”失其实矣。

《西墅杂记》:“梓人魇镇,盖同出于巫蛊咒诅,其甚者遂 至乱人家室,贼人天恩,如汉戾园事多矣。”今述所知, 余同里莫氏,故家也。其家每夜分闻室中角力声不 已,缘知为怪,屡禳之勿验。他日转售于人而毁拆之, 梁间有木刻二人裸体被发,相角力也。又皋桥韩氏 从事营造丧服不绝者四十馀年,后以风雨败其垣 壁,中藏一孝巾,以砖弁之,其意以为砖戴孝也。又常 熟某氏建一新室,最后生女多不贞,二三世如之。一 日脊敝而葺之,于椽间得一木人,为一女子,有三四 男子,勾引淫亵,急去之,帷箔始清。如此类者,不可殚 言。闻凡《梓人家传》,未有不造魇镇者,苟不施于人,必 至自孽,稍失其意,则忍心为之,此则营造所当知也。 木工之名则一,而其艺有大小。如营建宫室,则大木 之职也。若舟车以济不,通几案以适用,此皆小木之 为也。故镟匠有局,缮工有司,民匠杂造之有府,岁为 定制,以备用焉。

《农田馀话》:愚民惑于妖巫,虽官府严禁,莫之能止。海 上一富家,平日不信巫觋,一旦营屋,巫者令木匠造 木人,置柱栱中。数年其家人病,叩于巫,巫言“有厌胜 于柱栱”,发而果得之。乃诘之匠者,告以巫前所教也。 闻于官,巫服罪。时县尹何子政大禁淫祀,及巫觋,皆 由此始。

《丹铅总录》:《近峰闻略》说:“木工㔼卯”字,引《伊川语录》云: “枘凿者,㔼卯也。㔼卯圆则圆,㔼卯方则方。”又引文:“簨 如室新构,而去其凿契。”注:“凿契,簨也。”又引《金史》:“张中 字制小舟,不假胶漆,而首尾相钩带,谓之鼓子卯。”余按“㔼卯”字当作“簨牡。”“簨”字出《考工记》及《文选注》。而《汉 书五行志》所谓门牡者,义取牝牡。盖枘者,刻木端以 “入凿,有牡之象;凿者,空其窍以受枘,有牝之象。”“簨”“牡” 二字,盖亦古矣。“㔼”“卯”字,盖亦后人撰借尔。 “枘”字从木从内,《考工记》“调其凿枘而合之。”宋玉《九辨》: “圆枘而方凿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今举子程文 袭用枘凿不相入,彼此相效,莫知其非也。夫枘凿本 相入之物,惟方枘圆凿则不相入。今去“方”“圆”字,而曰 枘凿不相入,字义之不通,文义大谬矣。甚者写“枘”字 作“柄”字,尤可笑也。

土工部艺文[编辑]

《圬者王承福传》
唐·韩愈
[编辑]

圬之为技,贱且劳者也。有业之,其色若自得者。听其 言,约而尽。问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为京兆长安农 夫。天宝之乱,发人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勋,弃之 来归,丧其土田,手镘衣食。馀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 而归其屋食之当焉。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 之佣以偿之,有馀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又曰: “粟,稼而生者也;若布与帛,必蚕绩而后成者也。其他 所以养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赖之。然人 不可遍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 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小大,唯其 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 一日舍镘以嬉。”夫镘易,能可力焉,又“诚有功,取其直, 虽劳无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强而有功也,心难强而 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 择其易为而无愧者取焉。嘻!吾操镘以入贵富之家, 有年矣。有一至者焉,又往过之,则为墟矣。有再至三 至者焉,而往过之,则为墟矣。问之其邻,或曰:噫刑戮 也。或曰:“身既死,而其子孙不能有也。”或曰“死而归之 官也。”吾以是观之,非所谓食焉,怠其事而得天殃者 耶?非强心以智而不足,不择其才之称否而冒之者 耶?非多行可愧,知其不可而强为之者耶?将贵富难 守,薄功而厚飨者耶?抑丰悴有时,一去一来而不可 常者耶?吾之心悯焉。是故择其力之可能者行焉,乐 富贵“而悲贫贱,我岂异于人哉?”又曰:“功大者,其所以 自奉也博,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 有之可也。又吾所谓劳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则 心又劳也。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能也。”愈始闻 而惑之,又从而思之,盖贤者也,盖所谓独善其身者 也。然吾有讥焉,谓其自为也过多,其为人也过少。其 学杨朱之道者耶?杨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而夫人以有家为劳心,不肯一动其心以畜其妻子, 其肯劳其心以为人乎哉?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 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忘道,以丧其 身者,其亦远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为之传 而自鉴焉。

土工部纪事[编辑]

《太平清话》:“杨惠之将塑楞伽山,乃为大义净三藏咒 其土故,至于今跂行喙息,蠉飞蠕动,一切兽禽不敢 至山。”

《酉阳杂俎》:大历中修含元殿,有一人投状请瓦,且言: “瓦工唯我所能,祖父已尝瓦此殿矣。”众工不服,因曰: “若有能瓦,毕不生瓦松。”众方服焉。又有李阿黑者,亦 能治屋,布瓦如齿,间不通𫄧,亦无瓦松。

《宋史陆万友传》:“万友,蔚州灵丘人。周安州防御使。入 宋,历右监门卫大将军,充河阴兵马都监。万友始业 圬镘,既贵达,不忘本,以银为圬镘器数千事示子孙。 性猛暴,以武勇自任,所至无善政。太宗以其勋旧,恩 遇不替,聘其次女为许王夫人。”

《崔颂传》:“颂历太仆,出为保大军行军司马,性多疑。在 鄜州官舍,尝召圬墁者治堂室,以帛蒙其目,人皆笑 之。”

《揽》。微言“武清伯李伟,慈圣李太后之父,起自瓦匠, 骤贵,所欲颇赊,请乞无厌。一日,慈圣赐一箧,缄识甚固,疑是重宝,开视,则瓦匠所用泥水刀也。喻旨,稍就 敛戢。”

《海宁县志》:“回纹壁在惠力寺,正殿高三丈,阔四丈,厚 尺五,砌法回纹如织。相传构殿之始,有圬者操墁受 工,群工从之,巧同一手。圬者工竣去,群工欲更为之, 则茫然失其就理。千年以来,殿已数建,此壁嶷然不 动,故殿虽当极弊,终无崩落,人以为公输神迹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