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实賔录 (四库全书本)/卷11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十 实賔录 卷十一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实宾录卷十一     宋 马永易 撰卫先生
  秦将白起伐赵破长平军欲遂灭赵遣卫先生说昭王益兵粮为应侯所害事用不成其精诚上达于天故太白为之食昴昴赵分也邹阳上梁孝王书曰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束先生
  晋束晳阳平元城人太康中郡界大旱晳为邑人请雨三日而雨注众谓晳诚感为作歌曰束先生通神明请天三日甘雨零我黍巳育我稷巳生何以酬之报束先生
  瞿硎先生
  瞿硎先生不得姓名居宣城郡文脊山有瞿硎因以为名大司马桓温尝往造之先生被鹿裘坐于石室神无忤色
  祁先生
  晋祁嘉字孔宾少清穷好学年二十馀夜忽梦中有声呼曰祁孔宾祁孔宾隐去来隐去来修饰人间事甚善不可谐所得未毛铢所丧如山崖后西游海渚教授门生百馀人张仲华征为儒林祭酒性和淡教诲不倦受业者二千馀人天锡呼为先生而不名
  刘先生
  北齐杨遵彦以父见诛乃变易姓名自称刘士安入嵩山与沙门昙谟等屏居削迹又潜之光州因入田横岛以讲诵为业海隅之士谓刘先生
  王先生
  唐文中子世家曰秀生二子长曰玄谟次曰玄则谟以将略升则以儒术进玄则究道德考经籍谓功业不可以小成也故卒为洪儒卿相不可以茍处也故终为博士曰先师之职不可坠故江左号王先生受其道王先生集于是大称于儒门
  郭先生
  房陵县有郭先生碑先生名辅字甫成有孝友悦学之美其女为立碑于此不知何代人也
  孟先生
  唐皮日休孟亭记曰明皇世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本翰林工部为尤介其间能不愧者惟吾乡襄阳孟先生也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其怪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
  傅先生
  昔有傅先生者少好学道入焦山石室中积七年太极君诣之与之木钻使穿一石盘厚五尺许云穿此盘便当得道其人乃昼夜穿之积四十七年钻尽石穿遂得神丹乃升太清为南岳真人
  石先生
  石先生者中黄丈人之弟子也至彭祖时已年二千馀岁矣初居贫身贱不能服药乃养羊猪十馀年间约衣食节用致货万金
  𡩋先生
  𡩋先生者古之神仙在黄帝之前四海之外崑岳之下有兰沙之地去中都万里走其沙随步随没不知深浅非得道之士莫能涉之沙如细尘风吹成雾泠泠而起有石蓝之花轻而坚劲一枝千花千年一开随风靡靡名曰青蓝花灼烁可观又有鱼鳖蛇飞于雾中先生因采蓝花常游其地又食飞鱼而死卧沙中二百馀年蹶然而起形容复故乃作游海诗曰青蓝灼灼千载舒百龄暂死食飞鱼
  蓟先生
  后汉蓟子训有神异之道尝驾驴车与诸生俱诣许下道过荥阳止主人舎而所驾之驴忽然卒僵疽虫流出主遽白之子训曰乃尔乎方安坐饮食毕徐出以杖扣之驴应声奋起行步如初即复进道时有百岁公自说童儿时见子训赍药于会稽市颜色不异于今犹驾昔所乘驴车也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并行应之视若迟徐而马不及
  于先生
  吴孙䇿时有道士于吉先寓居东方来吴会立精舎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疗病吴会人多事之䇿尝会客郡楼吉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拜止之不能䇿即令收之䇿母请曰于先生亦助军作福医䕶诸将士不可杀之䇿不从俄见害而卒
  桓先生
  宋桓闿不知何许人事陶隐居于茅山华阳馆十馀年立性端谨执役之外寂默无所为一日有二青童一白鹤自空而下集于庭隐居欣然而接谓已当之青童曰太山所命者桓先生也隐居默记门人皆无姓桓者索之惟得执役桓闿焉诘其所致则曰常修默朝之道亲朝天帝巳九年矣故有今日之召闿于是服天衣驾白鹤升云而去
  邓先生
  梁南岳邓先生郁隐居衡山极峻之岭断谷三十馀年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求白日升仙魏夫人忽来临降垂云而至谓郁曰君有仙分所以故来寻无病而终山南唯闻香气世未尝有
  田先生
  唐田先生元之不知何许人也游名山博采方术得内修度世之道帝游温泉幸东都元之扈从善谈清虚毎延问动移晷刻唯贵妃与内人赵云容侍宸扆得闻其论云容尝侍茶乘间乞药以延生元之曰我无所惜但汝不久于世复恳不已乃与绛雪丹一粒曰服此死必不坏但大其棺广其穴含以珠玉疏而有风使魄不荡空魂不沦胥则百年外可以复生矣此太阴炼形之道即为地仙复百年迁洞天云容俄卒贵妃命中人陈元造如其言瘗之至元和末巳一百年云容果再生元之亦隐显无常自号田先生识者相传元之魏时人已数百岁矣
  王先生
  杨晦之游吴楚至乌江闻王先生者有道术因往谒之风骨清美谈论高畅不觉至夕时八月十二日也先生召其女七娘者乃一老媪齿发尽衰先生曰吾女也惰不好道今且老矣谓七娘曰可刻纸作今夕之月置室之东垣上俄奇光焕发相与玩话寒气逼人及晓先生以杖画庭尘土暝晦其所居则崖壑万仞丛林参天前有大水目之不极晦之与先生皆立于水滨惊悸叹骇先生振衣挥斥门庭如旧
  廖先生
  唐蒋防为连州静福山廖先生碑曰冲先生名也清灵先生字也静福先生家也先生之名玉堂金兰之名矣先生之家红霞外景之家矣至于鹤骨松貌全淳合虚寓形于人间天地无累与夫扶桑公陶隐居张天师遥为师友矣
  文始先生
  周函谷关令尹喜受道于老子三年神异感通老子知其道成德备因授号曰文始先生无上真人
  明真先生
  天师冦谦之远祖仁汉成帝时隐王屋山白日升天号明真先生
  马牧先生
  后汉马瑶茂陵人隐于汧山以兔罝为事所居俗化百姓美之号曰马牧先生
  玄德先生
  后汉法真有清节前后四召不就友人郭正称之曰法真名可得闻其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可谓百世之师者矣乃共刊石颂之号曰玄德先生
  儒林先生
  后汉常爽笃志好学博闻强识不事王侯独守闲静讲肄经典二十馀年时号为儒林先生
  简寂先生
  宋陆修靖专精教法不舍寤寐卜居庐岳召赴金陵一旦谓门人曰吾将还旧俄偃然解化肤色辉映异香芬馥庐山诸徒见电旄纷然还止旧隐斯须不知所在诏以所居为简寂观谥曰简寂先生
  妙德先生
  宋袁灿清整有风操自遇甚高尝著妙德先生传以续嵇康高士后传以自况曰有妙德先生陈国人也气志清虚姿神清映性孝履顺栖冲业简有舜之遗风
  通隐先生
  宋周续之通儒学累辟不就武帝以布衣引见清音高论听者忘疲时号通隐先生后入庐山依远法师今西林桥谓之通隐乃其遗称也
  织帘先生
  梁沈麟士幼而俊敏及长博通经史有高尚之心居贫织帘诵书口手不息乡里号为织帘先生
  上行先生
  梁庾诜高蹈不仕晚年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懴六时不辍诵法华经毎日一遍后夜中忽见一道人自称顾公容止甚异呼诜为上行先生授香而去中大通初年因寝忽惊觉曰顾公复来不可久住颜色不变言终而亡举室咸闻空中唱上行先生已生弥勒净域矣
  玄处先生
  后魏刘延爽隐居酒泉不应州郡命教授为业𫎇逊平酒泉筑陆沈观于西苑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学徒数百月置羊酒牧犍尊为国师亲自致拜
  隐元先生
  邓世隆以史学称当世隋末王世充兄子太戍河阳引为宾客秦王攻洛阳遣人谕太世隆报书夸慢洛阳平亡命变姓名号隐元先生栖白鹿山后召为国子主簿焉
  恬漠先生
  大崤之西临溪有恬漠先生翼神碑盖隐斯山也其水北流注于河河水翼岸夹山危峯峻举群山叠秀重岭干霄
  广文先生
  唐郑䖍为恊律郎开元皇帝爱其才欲置左右以䖍不任职更为置广文馆以䖍为博士杜甫赠䖍诗曰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谨案旧唐书云天宝九载国子监置广文馆又唐语林云天宝中国学増置广文馆以领词藻之士郑䖍久被贬谪是岁始还京师参选除广文馆博士据二书所称则广文馆非为郑䖍始置苐䖍为此官适当置馆时耳实賔录原文未详所本今姑仍其旧而附记于此
  玄靖先生
  唐杨播炎父也举进士退居求志玄宗召拜谏议大夫弃官归养肃宗时即家拜散骑常侍号玄靖先生
  太和先生
  唐嵩山太和先生王旻得道者也常游名山五岳貌如三十馀天宝初召至京师帝与贵妃拜谒床下访以道术旻学通内外长于佛教其告明皇大约在于修身俭约慈以为本以帝不好释典旻毎以释教引之于是广陈报应以开其志帝雅信之
  文简先生
  唐吴融山阴人祖翥有名大中时观察使元晦召以补吏不应以诗五百篇致晦晦高其槩言诸朝赐号文简先生
  云居先生
  唐郑损卢藏用之甥也高尚不仕乡里号为云居先生大历初关东饥疫损率其有力者毎乡为墓以葬弃尸谓之乡葬翕然有仁义之声
  史遁先生
  唐张荐初为史馆修撰朱泚之乱变姓名伏匿城中因号史遁先生
  文元先生
  唐阎士和受业于萧颍士卒门人谥曰文元先生士和著兰陵先生萧夫子集论因摧历世文章而盛推颍士所长以为闻萧氏风者五尺童子羞称曹陆
  昇元先生
  唐冯宿为昇元刘从政先生碑曰敬宗皇帝躬法服御内殿执弟子礼翼日下明诏加先生号曰昇元先生
  真隐先生
  唐柴郎博通经史召辟不就时号真隐先生
  醉吟先生
  白居易遭幼君不合放意文酒居东都所居履道里疏池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又称香山居士为之传谓醉吟相仍若循环然
  逍遥先生
  五代晋郑遨字云叟避唐明宗祖庙讳以二字行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末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遂隐居少室山晋以谏议大夫召之不起上表陈谢高祖嘉之寻赐号为逍遥先生
  搢绅先生
  五代江梦孙颇蕴艺学旁贯诸经远近宗仰事继母尽礼诸生访问经旨敦逊谦下时号搢绅先生一门百口敦睦如一子孙学业各受一经
  元同先生
  五代吴越闾丘方远少为道士辨慧善法箓好儒学慕葛稚川陶隐居为人吴越王钱镠为建天柱宫居之表赐紫服号曰妙有大师元同先生
  正一先生
  五代江南道士谭紫霄有道术能醮星象禁诅鬼魅住庐山栖隐洞邺僧于溪浒创亭宇有为顽石所碍致工百倍不能平之紫霄往见曰斯固易矣以指捻诀含水噀之命锤之其石应手如粉一旦而平所获醮祭之资皆以待四方宾旅室无囊箱时号为谭先生闽王王昶遵事之号为金门羽客正一先生
  青光先生 长里先生
  人生有录必有笃志于道使之然若青光先生谷希子南岳松子长里先生墨羽之徒皆为太极真人所友或为太上天帝所念者兴云腾龙以迎之故不学道而仙道自来也过此以下皆须笃志也
  李叟
  晋赵景真与嵇茂齐书曰昔李叟入秦及关而叹梁生适越登岳长谣注云列子云杨朱南之沛见老𥅆西游于秦邀于郊至梁而遇老子中道仰天而叹云
  于叟
  梁刘峻辨命论曰于公高门以待封严母扫墓以望丧又云于叟种德不逮勋华之高延年残犷未甚东陵之酷为善一为恶均而祸福异其流废兴殊其迹荡荡上帝岂如是乎
  巢箕叟
  晋陆机连珠云顿网探渊不能招龙振纲罗云不必招鳯是以巢箕之叟不盼丘园之币洗渭之民不发傅岩之梦
  邪叟
  齐竟陵王行状云邪叟忘其西昃龙丘狭其东皋注云后汉刘宠自会稽太守征为将作大匠山阴有五六老叟自若邪山出送曰闻当弃去故自扶奉送
  应叟
  齐竟陵王行状云良田广宅符仲长之言邙山洛水协应叟之志注云应璩与程文信书曰故求远田在关之西南临洛水北据邙山托崇岫以为宅因茂林以为䕃
  北叟三则
  淮南子云塞上翁其马亡入胡中人皆吊之翁曰何知非福居数日其马引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翁曰何知非祸及家富马良其子好骑堕而折体人皆吊之翁曰何知非福居一年胡人大入丁壮皆战死者十九其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后汉蔡邕赞曰伯喈抱钳杻徙幽裔董卓一旦入朝信宿三迁资同人之先号得北叟之后福注云北叟塞上叟也
  班固幽通赋云北叟颇识其倚伏
  俞叟
  唐王公潜节制荆南有吕氏子穷窘来谒公不为礼寓逆旅月馀穷益甚遂鬻所乘驴于市中市门监俞叟者召生问其所由生曰吾家渭北家贫亲老王公吾之重表丈也今不远而来公不以顾岂非命也叟曰我见子有饥色今夕吾为具食幸宿我宇下于是延于一陋室共坐弊席陶器进脱粟饭而已夜深谓生曰当为子设小术致归洛之费因取一𦈢合于地上食顷举而视之见一人长五寸许紫绶金章俞曰此王公之魄也吕生视之乃王公也俞因戒之曰吕汝之表侄家贫远来而曽不为礼岂亲亲之道耶可厚其资以一马一仆二百缣遗之紫衣者俯而受教于是却以𦈢合于上有顷视之亡矣明日王公果召生愧谢宴游累月生告去赠以仆马及二百缣生益奇之不敢形言归渭北后数年方告于人
  遁叟
  唐陆希声力学通易春秋虽寝食不释卷初从方镇辟韦保衡为相忌贤怙势希声绝意仕进乃构室义兴号遁叟谷曰頥溪曰𫎇后拜相云
  山长二则
  五代零陵蒋维东好学能属文乾祐中常隐居衡岳从而受业五十馀人号维东为山长云
  尹恭初阆州人也家世儒业通五经善谈论唐刺史孙丘置学舎于州北古台山以恭初为山长学者大集恭初不下山二三年教诲不倦
  居士九则
  魏胡昭居陆浑山中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闾里敬而爱之汉末冦贼到陆浑南长乐亭自相誓约言胡居士贤者也一不得犯其部落一州赖昭咸无怵惕
  晋郄尚书与谢居士善常谓庆绪识见虽不绝人可以累心处都尽注云郄尚书恢也谢敷字庆绪
  谢脁文章盛于一时见刘洽深相赏好毎称其兼资文武脁后为吏部欲荐之洽睹时方乱深相拒绝遂筑室岩阿幽居积岁时人号曰居士
  宋明僧绍高尚不仕齐高帝后谓其弟庆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尧之外臣朕梦想幽人固已勤矣所谓迳路绝风云通仍赐竹根如意笋箨冠隐者以为荣焉渤海封延伯者高行之士也闻之叹曰明居士身弥后而名弥先
  齐何点隐居不仕既老娶鲁国孔嗣女嗣亦隐者点虽婚亦不与妻相见筑别室以处之人莫谕其意吴国张融少时免官而为诗有高言点答曰昔闻东都日不在简书前虽戏而融久病之及点后婚融始为诗赠点曰惜哉何居士薄暮遘荒淫点亦病之
  阮孝绪尉氏人年十三遍通五经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空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
  后魏卢景裕少敏专经为学避地太宁山不营世事叔父同职居显要而景裕止于园舎情均郊野谦恭守道正素自得由是世号居士
  后周韦夐志尚夷简淡于荣利高尚不屈所居之宅枕带林泉夐对玩琴书萧然自逸时人号曰居士
  南海郡有杨居士亡其名以居士自目往来南海枝郡常自言有奇术郡太守好奇者毎厚其礼宴游未尝不召一日使酒而忤太守太守不能容后又宴于郡斋阅妓乐而居士不得预有谓居士曰太守宴而先生不得预先生常自负有奇术能设术以动之乎居士笑曰此末术耳为君召妓因命具酒肴又命小童闭西庑下空屋久之启户有三四美人出装饰携乐而至列坐奏乐客或讯其所自皆笑而不言夜分居士命妓妇起入空室中众疑其鬼物来日有谒于太守者云昨日郡会乐妓无何皆仆地瞬目又暴风飘其乐悬而去夜分诸妓方寤乐悬亦归于旧所问诸妓嘿无所见不穷其由太守惊谢遣之不敢留郡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