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實賔録 (四庫全書本)/卷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 實賔録 卷十一 卷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實賓録卷十一     宋 馬永易 撰衞先生
  秦將白起伐趙破長平軍欲遂滅趙遣衞先生説昭王益兵糧為應侯所害事用不成其精誠上達于天故太白為之食昴昴趙分也鄒陽上梁孝王書曰衞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
  束先生
  晉束晳陽平元城人太康中郡界大旱晳為邑人請雨三日而雨注衆謂晳誠感為作歌曰束先生通神明請天三日甘雨零我黍巳育我稷巳生何以醻之報束先生
  瞿硎先生
  瞿硎先生不得姓名居宣城郡文脊山有瞿硎因以為名大司馬桓温嘗往造之先生被鹿裘坐于石室神無忤色
  祁先生
  晉祁嘉字孔賓少清窮好學年二十餘夜忽夢中有聲呼曰祁孔賓祁孔賓隠去來隠去來修飾人間事甚善不可諧所得未毛銖所喪如山崖後西游海渚教授門生百餘人張仲華徵為儒林祭酒性和淡教誨不倦受業者二千餘人天錫呼為先生而不名
  劉先生
  北齊楊遵彦以父見誅乃變易姓名自稱劉士安入嵩山與沙門曇謨等屏居削迹又潜之光州因入田横島以講誦為業海隅之士謂劉先生
  王先生
  唐文中子世家曰秀生二子長曰𤣥謨次曰𤣥則謨以將畧升則以儒術進𤣥則究道德考經籍謂功業不可以小成也故卒為洪儒卿相不可以茍處也故終為博士曰先師之職不可墜故江左號王先生受其道王先生集於是大稱于儒門
  郭先生
  房陵縣有郭先生碑先生名輔字甫成有孝友悦學之美其女為立碑于此不知何代人也
  孟先生
  唐皮日休孟亭記曰明皇世章句之風大得建安體論者推本翰林工部為尤介其間能不愧者惟吾鄉襄陽孟先生也先生之作遇景入詠不拘其怪異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興
  傅先生
  昔有傅先生者少好學道入焦山石室中積七年太極君詣之與之木鑽使穿一石盤厚五尺許云穿此盤便當得道其人乃晝夜穿之積四十七年鑽盡石穿遂得神丹乃升太清為南岳真人
  石先生
  石先生者中黄丈人之弟子也至彭祖時已年二千餘嵗矣初居貧身賤不能服藥乃養羊豬十餘年間約衣食節用致貨萬金
  𡩋先生
  𡩋先生者古之神仙在黄帝之前四海之外崑岳之下有蘭沙之地去中都萬里走其沙隨步隨沒不知深淺非得道之士莫能涉之沙如細塵風吹成霧泠泠而起有石藍之花輕而堅勁一枝千花千年一開隨風靡靡名曰青藍花灼爍可觀又有魚鼈蛇飛于霧中先生因採藍花常游其地又食飛魚而死卧沙中二百餘年蹶然而起形容復故乃作游海詩曰青藍灼灼千載舒百齡暫死食飛魚
  薊先生
  後漢薊子訓有神異之道嘗駕驢車與諸生俱詣許下道過滎陽止主人舎而所駕之驢忽然卒僵疽蟲流出主遽白之子訓曰乃爾乎方安坐飲食畢徐出以杖扣之驢應聲奮起行步如初即復進道時有百嵗公自説童兒時見子訓齎藥于㑹稽市顔色不異于今猶駕昔所乗驢車也見者呼之曰薊先生小住並行應之視若遲徐而馬不及
  于先生
  呉孫䇿時有道士于吉先寓居東方來呉㑹立精舎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療病呉㑹人多事之䇿嘗㑹客郡樓吉趨度門下諸將賓客三分之二下樓拜止之不能䇿即令收之䇿母請曰于先生亦助軍作福醫䕶諸將士不可殺之䇿不從俄見害而卒
  桓先生
  宋桓闓不知何許人事陶隠居于茅山華陽館十餘年立性端謹執役之外寂黙無所為一日有二青童一白鶴自空而下集于庭隠居欣然而接謂已當之青童曰太山所命者桓先生也隠居黙記門人皆無姓桓者索之惟得執役桓闓焉詰其所致則曰常修黙朝之道親朝天帝巳九年矣故有今日之召闓于是服天衣駕白鶴升雲而去
  鄧先生
  梁南岳鄧先生郁隠居衡山極峻之嶺斷穀三十餘年唯以澗水服雲母屑日夜誦大洞經求白日昇仙魏夫人忽來臨降垂雲而至謂郁曰君有仙分所以故來尋無病而終山南唯聞香氣世未嘗有
  田先生
  唐田先生元之不知何許人也游名山博採方術得内修度世之道帝游温泉幸東都元之扈從善談清虚毎延問動移晷刻唯貴妃與内人趙雲容侍宸扆得聞其論雲容嘗侍茶乗間乞藥以延生元之曰我無所惜但汝不久于世復懇不已乃與絳雪丹一粒曰服此死必不壞但大其棺廣其穴含以珠玉疎而有風使魄不蕩空魂不淪胥則百年外可以復生矣此太陰鍊形之道即為地仙復百年遷洞天雲容俄卒貴妃命中人陳元造如其言瘞之至元和末巳一百年雲容果再生元之亦隠顯無常自號田先生識者相傳元之魏時人已數百嵗矣
  王先生
  楊晦之游呉楚至烏江聞王先生者有道術因往謁之風骨清美談論高暢不覺至夕時八月十二日也先生召其女七娘者乃一老媪齒髮盡衰先生曰吾女也惰不好道今且老矣謂七娘曰可刻紙作今夕之月置室之東垣上俄奇光煥發相與玩話寒氣逼人及曉先生以杖畫庭塵土暝晦其所居則崖壑萬仞叢林參天前有大水目之不極晦之與先生皆立于水濱驚悸歎駭先生振衣揮斥門庭如舊
  廖先生
  唐蔣防為連州静福山廖先生碑曰沖先生名也清靈先生字也静福先生家也先生之名玉堂金蘭之名矣先生之家紅霞外景之家矣至于鶴骨松貌全淳合虚寓形于人間天地無累與夫扶桑公陶隠居張天師遙為師友矣
  文始先生
  周函谷關令尹喜受道于老子三年神異感通老子知其道成德備因授號曰文始先生無上真人
  明真先生
  天師冦謙之逺祖仁漢成帝時隠王屋山白日昇天號明真先生
  馬牧先生
  後漢馬瑤茂陵人隠于汧山以兔罝為事所居俗化百姓美之號曰馬牧先生
  𤣥德先生
  後漢法真有清節前後四召不就友人郭正稱之曰法真名可得聞其身難得而見逃名而名我隨避名而名我追可謂百世之師者矣乃共刋石頌之號曰𤣥德先生
  儒林先生
  後漢常爽篤志好學博聞强識不事王侯獨守閒靜講肄經典二十餘年時號為儒林先生
  簡寂先生
  宋陸修靖專精教法不捨寤寐卜居廬岳召赴金陵一旦謂門人曰吾將還舊俄偃然解化膚色輝映異香芬馥廬山諸徒見電旄紛然還止舊隠斯須不知所在詔以所居為簡寂觀諡曰簡寂先生
  妙德先生
  宋袁燦清整有風操自遇甚高嘗著妙德先生傳以續嵇康高士後傳以自况曰有妙德先生陳國人也氣志清虚姿神清映性孝履順棲沖業簡有舜之遺風
  通隠先生
  宋周續之通儒學累辟不就武帝以布衣引見清音高論聽者忘疲時號通隠先生後入廬山依逺法師今西林橋謂之通隠乃其遺稱也
  織簾先生
  梁沈麟士幼而俊敏及長博通經史有高尚之心居貧織簾誦書口手不息鄉里號為織簾先生
  上行先生
  梁庾詵高蹈不仕晚年尤遵釋教宅内立道場環繞禮懴六時不輟誦法華經毎日一遍後夜中忽見一道人自稱顧公容止甚異呼詵為上行先生授香而去中大通初年因寢忽驚覺曰顧公復來不可久住顔色不變言終而亡舉室咸聞空中唱上行先生已生彌勒淨域矣
  𤣥處先生
  後魏劉延爽隠居酒泉不應州郡命教授為業𫎇遜平酒泉築陸沈觀于西苑躬往禮焉號𤣥處先生學徒數百月置羊酒牧犍尊為國師親自致拜
  隠元先生
  鄧世隆以史學稱當世隋末王世充兄子太戍河陽引為賓客秦王攻洛陽遣人諭太世隆報書夸慢洛陽平亡命變姓名號隠元先生棲白鹿山後召為國子主簿焉
  恬漠先生
  大崤之西臨溪有恬漠先生翼神碑盖隠斯山也其水北流注于河河水翼岸夾山危峯峻舉羣山叠秀重嶺干霄
  廣文先生
  唐鄭䖍為恊律郎開元皇帝愛其才欲置左右以䖍不任職更為置廣文館以䖍為博士杜甫贈䖍詩曰諸公衮衮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謹案舊唐書云天寳九載國子監置廣文館又唐語林云天寳中國學増置廣文館以領詞藻之士鄭䖍久被貶謫是嵗始還京師參選除廣文館博士據二書所稱則廣文館非為鄭䖍始置苐䖍為此官適當置館時耳實賔録原文未詳所本今姑仍其舊而附記於此
  𤣥靖先生
  唐楊播炎父也舉進士退居求志𤣥宗召拜諫議大夫棄官歸養肅宗時即家拜散騎常侍號𤣥靖先生
  太和先生
  唐嵩山太和先生王旻得道者也常遊名山五岳貌如三十餘天寶初召至京師帝與貴妃拜謁床下訪以道術旻學通内外長于佛教其告明皇大約在于修身儉約慈以為本以帝不好釋典旻毎以釋教引之于是廣陳報應以開其志帝雅信之
  文簡先生
  唐呉融山陰人祖翥有名大中時觀察使元晦召以補吏不應以詩五百篇致晦晦高其槩言諸朝賜號文簡先生
  雲居先生
  唐鄭損盧藏用之甥也髙尚不仕鄉里號為雲居先生大厯初闗東饑疫損率其有力者毎鄉為墓以葬棄屍謂之鄉葬翕然有仁義之聲
  史遁先生
  唐張薦初為史館修撰朱泚之亂變姓名伏匿城中因號史遁先生
  文元先生
  唐閻士和受業于蕭潁士卒門人諡曰文元先生士和著蘭陵先生蕭夫子集論因摧歴世文章而盛推潁士所長以為聞蕭氏風者五尺童子羞稱曹陸
  昇元先生
  唐馮宿為昇元劉從政先生碑曰敬宗皇帝躬法服御内殿執弟子禮翼日下明詔加先生號曰昇元先生
  真隠先生
  唐柴郎博通經史召辟不就時號真隠先生
  醉吟先生
  白居易遭幼君不合放意文酒居東都所居履道里疏池種樹構石樓香山鑿八節灘自號醉吟先生又稱香山居士為之傳謂醉吟相仍若循環然
  逍遙先生
  五代晉鄭遨字雲叟避唐明宗祖廟諱以二字行少好學敏于文辭唐末見天下已亂有拂衣逺去之意遂隠居少室山晉以諫議大夫召之不起上表陳謝高祖嘉之尋賜號為逍遙先生
  搢紳先生
  五代江夢孫頗藴藝學旁貫諸經逺近宗仰事繼母盡禮諸生訪問經㫖敦遜謙下時號搢紳先生一門百口敦睦如一子孫學業各受一經
  元同先生
  五代呉越閭丘方逺少為道士辨慧善法籙好儒學慕葛稚川陶隠居為人呉越王錢鏐為建天柱宫居之表賜紫服號曰妙有大師元同先生
  正一先生
  五代江南道士譚紫霄有道術能醮星象禁詛鬼魅住廬山棲隠洞鄴僧于溪滸創亭宇有為頑石所礙致工百倍不能平之紫霄往見曰斯固易矣以指捻訣含水噀之命鎚之其石應手如粉一旦而平所獲醮祭之資皆以待四方賓旅室無囊箱時號為譚先生閩王王昶遵事之號為金門羽客正一先生
  青光先生 長里先生
  人生有録必有篤志于道使之然若青光先生谷希子南岳松子長里先生墨羽之徒皆為太極真人所友或為太上天帝所念者興雲騰龍以迎之故不學道而仙道自來也過此以下皆須篤志也
  李叟
  晉趙景真與嵇茂齊書曰昔李叟入秦及闗而嘆梁生適越登岳長謠注云列子云楊朱南之沛見老𥅆西游于秦邀于郊至梁而遇老子中道仰天而嘆云
  于叟
  梁劉峻辨命論曰于公髙門以待封嚴母掃墓以望喪又云于叟種德不逮勛華之高延年殘獷未甚東陵之酷為善一為惡均而禍福異其流廢興殊其迹蕩蕩上帝豈如是乎
  巢箕叟
  晉陸機連珠云頓網探淵不能招龍振綱羅雲不必招鳯是以巢箕之叟不盼丘園之幣洗渭之民不發傅巖之夢
  邪叟
  齊竟陵王行狀云邪叟忘其西昃龍丘狹其東皋注云後漢劉寵自㑹稽太守徵為將作大匠山隂有五六老叟自若邪山出送曰聞當棄去故自扶奉送
  應叟
  齊竟陵王行狀云良田廣宅符仲長之言邙山洛水協應叟之志注云應璩與程文信書曰故求逺田在關之西南臨洛水北據邙山託崇岫以為宅因茂林以為䕃
  北叟三則
  淮南子云塞上翁其馬亡入胡中人皆弔之翁曰何知非福居數日其馬引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翁曰何知非禍及家富馬良其子好騎墮而折體人皆弔之翁曰何知非福居一年胡人大入丁壯皆戰死者十九其子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後漢蔡邕贊曰伯喈抱鉗杻徙幽裔董卓一旦入朝信宿三遷資同人之先號得北叟之後福注云北叟塞上叟也
  班固幽通賦云北叟頗識其倚伏
  俞叟
  唐王公潜節制荆南有呂氏子窮窘來謁公不為禮寓逆旅月餘窮益甚遂鬻所乗驢于市中市門監俞叟者召生問其所由生曰吾家渭北家貧親老王公吾之重表丈也今不逺而來公不以顧豈非命也叟曰我見子有饑色今夕吾為具食幸宿我宇下于是延于一陋室共坐弊席陶器進脱粟飯而已夜深謂生曰當為子設小術致歸洛之費因取一𦈢合于地上食頃舉而視之見一人長五寸許紫綬金章俞曰此王公之魄也呂生視之乃王公也俞因戒之曰呂汝之表姪家貧逺來而曽不為禮豈親親之道耶可厚其資以一馬一僕二百縑遺之紫衣者俯而受教于是却以𦈢合於上有頃視之亡矣明日王公果召生愧謝宴遊累月生告去贈以僕馬及二百縑生益奇之不敢形言歸渭北後數年方告于人
  遁叟
  唐陸希聲力學通易春秋雖寢食不釋卷初從方鎮辟韋保衡為相忌賢怙勢希聲絶意仕進乃搆室義興號遁叟谷曰頥溪曰𫎇後拜相云
  山長二則
  五代零陵蔣維東好學能屬文乾祐中常隠居衡岳從而受業五十餘人號維東為山長云
  尹恭初閬州人也家世儒業通五經善談論唐刺史孫丘置學舎于州北古臺山以恭初為山長學者大集恭初不下山二三年教誨不倦
  居士九則
  魏胡昭居陸渾山中躬耕樂道以經籍自娯閭里敬而愛之漢末冦賊到陸渾南長樂亭自相誓約言胡居士賢者也一不得犯其部落一州賴昭咸無怵惕
  晉郄尚書與謝居士善常謂慶緒識見雖不絶人可以累心處都盡注云郄尚書恢也謝敷字慶緒
  謝脁文章盛于一時見劉洽深相賞好毎稱其兼資文武脁後為吏部欲薦之洽覩時方亂深相拒絶遂築室巖阿幽居積嵗時人號曰居士
  宋明僧紹髙尚不仕齊髙帝後謂其弟慶符曰卿兄髙尚其事亦堯之外臣朕夢想幽人固已勤矣所謂逕路絶風雲通仍賜竹根如意筍籜冠隠者以為榮焉渤海封延伯者髙行之士也聞之嘆曰明居士身彌後而名彌先
  齊何㸃隠居不仕既老娶魯國孔嗣女嗣亦隠者㸃雖婚亦不與妻相見築别室以處之人莫諭其意呉國張融少時免官而為詩有髙言㸃答曰昔聞東都日不在簡書前雖戯而融久病之及㸃後婚融始為詩贈㸃曰惜哉何居士薄暮遘荒淫㸃亦病之
  阮孝緒尉氏人年十三徧通五經十五冠而見其父彦之曰願迹松子于瀛海追許由于空谷庶保促生以免塵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嘗出户家人莫見其面親友因呼為居士
  後魏盧景裕少敏專經為學避地太寜山不營世事叔父同職居顯要而景裕止于園舎情均郊野謙恭守道正素自得由是世號居士
  後周韋夐志尚夷簡淡于榮利髙尚不屈所居之宅枕帶林泉夐對玩琴書蕭然自逸時人號曰居士
  南海郡有楊居士亡其名以居士自目往來南海枝郡常自言有奇術郡太守好奇者毎厚其禮宴遊未嘗不召一日使酒而忤太守太守不能容後又宴于郡齋閱妓樂而居士不得預有謂居士曰太守宴而先生不得預先生常自負有奇術能設術以動之乎居士笑曰此末術耳為君召妓因命具酒肴又命小童閉西廡下空屋久之啓户有三四美人出裝飾㩦樂而至列坐奏樂客或訊其所自皆笑而不言夜分居士命妓婦起入空室中衆疑其鬼物來日有謁于太守者云昨日郡㑹樂妓無何皆仆地瞬目又暴風飄其樂懸而去夜分諸妓方寤樂懸亦歸于舊所問諸妓嘿無所見不窮其由太守驚謝遣之不敢留郡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