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998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11冊.pdf/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有山曰須彌,環山爲四洲,南曰閻浮提,今之中國與五天竺是也。其地向離,故其人剛健明利,非他州比𧧐習之以善,敎之以道,其入聖可立而待也。故諸佛興慈,以次降生焉。釋迦牟尼之後,應補佛位而降生者,曰彌勒。釋迦命大弟子迦葉、飲光持佛衣,待其出而授之。飲光入定雞足山,蓋正像末三法未竟,故竢時也。先佛在靈山捻花示衆,獨迦葉微咲,深契佛旨,故託之以傳衣,傳諸佛之心云爾。此皆如實之語,非誇誕也。按內典,雞足與耆闍崛山相鄰,當在中天竺。然則此山之名雞足,特佛之應跡,與世傳小澄之事。石門訇然中開。嘉靖間,有一僧岩棲三載,其志懇到。嘗於定中遊石門,一入則見殿宇紺碧,沙門衆多,榜扁聯偶皆金書,歷歷記憶,雖世間老於文學者有所不及,謂非靈地可乎?石門之不時見光瑞,或圓相,或攝身,與五臺、峨嵋大都相似。余卽其地創建精藍,因字之曰放光焉。枕崇罔,面列嶂,懷抱比密,風氣翕藏。至其地者,則見諸刹皆在山之肩背面,放光獨當胸臆之穴,爲可嘉也。余乃白諸名衲,上自大頂,下至聖峯、寂光,合諸鐔而爲伴,崇、放光以爲主。歲約一期,長者百日,短者半之,又短者又半之,歲恆一周焉。庶通假有借無之名,而入於實相;妙體空析色之跡,而造乎眞源。當有入彌勒之閣,契迦葉之咲,捻世尊之花者矣。彼區區致詰於雞足之是否者,又惡足與議哉!。

  • 祝壽寺。在五井提舉司東北,習儀卽之。

仙釋

〔東漢〕

  • 楊波遠。人號爲神明大士。唐永徽以後,常騎三角靑牛,逍遙以遊。偶逢神僧於二陽峯麓,爲設一供,陳石案,長丈六,闊六尺,但以一手持將。今石案猶存,千夫莫舉。後不知其所終。

〔唐〕

  • 楊都師。創洱河東羅筌寺,寺前有田四十畝,每栽插約三日。傭者戲師曰:若能繋日,當爲畢栽。師默念呪,田栽旣,而日乃暝。傭歸,而後知已歷三畫矣。山下有黑龍,常作風浪覆舟。師以白犬吠之,龍怒而出。師視龍猶蜒蚓,若敎誨之。有頃,龍馴俛而去。先是,河浪九疊,師以念珠鞭之,去其三疊,河乃翕順可渡。
  • 董細師、王玄興、楊會舍、趙永牙、楊頭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