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997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10冊.pdf/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應自天矣。

〔國朝〕

  • 楊寧。太和人。父母繼歿,廬墓哀毁,有司奏旌表其門。
  • 楊謫仙。寧之孫。事母孝,時稱楊氏二孝子。有司奏旌表其門。
  • 張孝子。太和人,失其名。性至孝,龍工養母。母歿,哀慕如狂。旣殯,猶晝夜號於道路,逢人輒問曰:汝見吾母乎?如此數年不輟。人或給之曰:汝母在某處。卽奔往,不遠數百里,夜不求宿。人又給之,亦隨指而往,百度不變,死而後已。君子曰:卽不裁之以義,然亦可謂終身慕矣。
  • 洪鈞。太和人。爲諸生,性孝友。母歿,廬墓三年。廬在澗側,澗歲有盈涸,鈞在墓三年,澗爲不涸,人以爲孝感所致。
  • 楊濬。字德深。爲諸生時,母有心疾幾死,濬割股以進,復甦。踰年疾作,再割股不救,哀毁三年,未嘗食肉。後以父老不赴應舉,提學王公嘉其孝義。及居父喪,哀毁如初,是可謂終身不忘者。
  • 楊沂。太和人。天性孝友。親歿,廬墓各三年,以田業之半讓諸兄,遂老於山中,至死不變,鄕人哀之。
  • 趙友益。太和人。自少至老,無喜溫色,與物無忤。兄弟子姪有失依者,皆爲之所,鄕人稱其孝友云。
  • 王守陽。太和人。家極貧窶,能以甘旨奉二親。父母欲婚之,守陽恐其分親之食,四十不娶。父歿,哀毁骨立,終三年喪。母曰:無後爲大。強之,始娶。旣生子,其婦不得於姑,守陽曰:任汝所適。婦苦其貧,遂去之。守陽以相地自活,得少許錢,卽買甘旨貽母。每夕常四五起,撫衾之寒溫,枕之高卑,母展轉必捧之,以助其力。母之所嗜,多方必爲辦之,故其母無日不歡。年八十五,猶康健無疾而終。
  • 吕健。大理衛人。家貧,事二親不廢甘旨,每食必躬進之,規怒則深自咎責,多方以求其悅而後已。親疾,躬嘗湯藥,祈以身代。及歿,廬墓哀號。事聞,臺司廉其實,屬行旌獎。
孝童
  • 王曰俞。趙州人。年十二,母疾篤,曰俞籲天刲股,煎湯以進,乃愈。臺司聞其事,置扁以旌之。
  • 朱惟顯。賓川人。諸生。性至孝,父歿,哀毁踰禮,廬墓三年。母張氏襄明,顯侍左右,未嘗頃刻離,出入必親扶持,晨夕致其甘旨。有司將上聞而顧卒,事遂寢。
勤義
  • 阿這。鄧川人。洪武癸亥,普顏篤叛,這効力攻破三管等寨,禽僞平韋高生,以功授知州,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