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941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7冊.pdf/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南方,故曰雲南,又名彩雲州,卽今縣地也。國朝置省曰雲南,蓋移縣名,表其異蹟也。余至道之明年,思弭盜安民,莫先足食,乃復塘堰,濬溝洫,治橋梁。其事旣竢,卽縣之舊址,治宇曰五雲書院。乃條塘堰、溝洫、橋梁之目揭于院,璧瑕則坐于堂上,集吏於堂下,詢問某塘某堰有無完闕,溝洫橋梁應否葺治。一順視之間,環五百里之水利,無能遁者。蓋賢者之興,而不肖之廢,故懲往事,惕然于懷,惟自陷干不肖是懼,此院之所由作也。旣而思之,古帝王之馭天下,不越敎養二者而已。堯舜之時,后稷敎民稼穡,樹藝五穀,使契爲司徒,敎以人倫。及孔子論政,曰:富富敎之。孟子之吿齊梁,制田里,敎樹蓄,謹庠序之敎。猗惟我聖朝,令郡國置預備倉以需賬,立學校以養蒙,載在令典,蓋法古帝王以爲治,欲躋斯世于唐虞也。顧有司不與聖明同憂,所謂預備徒有其號,社學不得其師,致使民有錢色,里有頑夫。祖宗朝建制之初意,愈久愈失,寖遠寖亡。余叨奉璽書,督兵茲土,何忍坐視。然又恐言諭之不足以感人,於是卽堂左爲社學,作廳三楹,翼室各三楹,選庠士端秀者一人爲之師,進衛之世,官民間俊秀及其未斵喪而豫敎之。又卽堂右爲社倉,其廳事翼室如社學,募武吏及民之慕義者出粟以實之,歲令鄕里推一人主糴,糴以平米價,合而名其堂曰正德厚生之堂。夫余之爲此倉此學,所及幾何,亦曰仰答聖朝敎養元元之萬一云爾。良二千石誠推而廣之,又安知斯世之不比隆唐虞也。輒敬書以竢。

社學。在五雲書院左,兵備副使沈橋建。

鄧川州儒學。洪武十七年建,初在州治右,成化二十二年巡按御史郭紳遷於州治後百武。〔督學何俊碑畧〕:學校之廢興,人材之盛衰關焉。成化乙巳,御史郭公按部至州,見學官隳圯,銳意修復,乃分守少參平越楊循德、分巡僉憲宛陵董萬紀、知府金川劉懷經周詢咨度,得地於州治之後,高明爽塏,山水縈壞,爰發公帑,以是年經始。府同知李璞倡,知州阿昭以下助貲有差。明年丙午吿成,左廟右學,儼然具贍矣。

象山書院。在州治西。

玉泉書院。在州治北一里。

社學。在州治北大邑村,弘治間巡撫王懋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