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939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5冊.pdf/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山石爲空,公帑未啓鑰,而私俸已罄,此則公之本諸天,慊諸己,而不以售之人者也。然猶論說人殊,估費中匱,於時則有巡撫仙居應公、巡按蔚州郝公、慈溪劉公,主張衆論,臨竅不浮,伸縮補乏,獎勤徹頺,由是費乃用裕,徒傭勃然矣。至如躬履其地,繼視其事,定章程,度規制,酌材用,書廩餼,各殫智慮,克成厥功,則分守閣中沈公、常熟朱公、南昌劉公、兵憲進賢魯公、宜賓卞公、分巡無錫安公其人也。是役也,木甓礪鍜餱糧之直,以金數之,至三萬八千有奇,用人之力,以工數之,竟百餘萬。凡所以爲守城之具,無弗給焉。夫見小者隳大,自私者鮮功。是故勞惡其不己出也,不必歸己;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聖王之有府庫,以爲民備也;建侯置守,以爲民塈也。今城以域民,大政也;邊防,先務也。諸公忘己之勞而歸功於郡守,國家不愛其費而貽民以安,其於爲政之本末與其所先後,皆得之矣。在昔有周南仲城於朔方,則致王命以贊其決;仲山甫城於東方,則有吉甫以推其賢。是故下有赫赫之名,未有不本於上之能容;上有明明之功,未有不由於下之克任。愚也土著鄙人,幸茲城於己有桑梓之庇,竊有感於諸公協恭之美,信無負於明命。思有述以吿後來會鶴之士,若夫若耆老,不遠數百里至吾廬,取文將刻之城隅,以識歲月。遂忘其蕪陋,作鶴慶府城記。諸有勩於城者,載姓氏於碑陰。

倉儲

  • 致阜倉。在府治西南。
  • 預備倉。與致阜倉連廢。
  • 劍川州預備倉。

〔鶴慶禦倉見兵食志〕

驛堡

  • 在城驛。在府治南。
  • 觀音山驛。在府治西南一百二十里。

關哨

  • 宣化關、觀音山關、黑泥哨、山神哨、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