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873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3冊.pdf/4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子丈張斗、友人楊和,泛舟西洱河,踰象嶺,觀鶴林寺,歷島弔山,遂乘興復至石寶。此行由間道宿村舍,路人多不相識,一泉一石,隨興坐臥,殊覺暢適。旣別石寶,針由故道向中巖,忽有樵者指曰:由西涉澗,所見尤勝。遂如其言而行。二里許,見一石山,藍碧如染,逼而觀之,宛然一獅子也,掉尾低頭,如奮迅之狀。一行人皆讙呼驚詫,獅背可坐十餘人。復由石獅腹下穿出石澗,遙見西溪窈窕,崖岸如削,立石如屛,方石如屋,可以結茅而居。計暮景且逼,空山無人,竟不能往。東行一里,石上雕一波斯人,雖出人爲,然亦前代工也。又半里,石崖陳處,有一石如象。折南而上,有玉女泉,井方尺,淸洌可飲。又里許,乃至舊遊之地。追憶升菴垠溪,未嘗見此,今已下世,悽愴揮涕,因賦一詩,書之崖壁,以寄吾思焉。又南行三里,有方崖贔孱,儼如藏經。溪中水石轇輻,兩岸怪石,如人如獸,如城如壘。風行其中,有介胄聲,令人愀然。旣而日下西嶺,不及窮搜,村人結松幕相待,各把巨觥引滿,三酌而去。

〔衆山〕

  • 峯頂山。在府東十七里。峯巒崒嵂,頂有佛宇。郡人歲三月望日,持弓矢投之祈嗣,頗驗。
  • 覆釜山。在府西五里,爲郡鎭。山形如覆釜而最秀,南北諸山拱翼,下有龍潭。
  • 仰止山。在府西五里,與覆釜山合抱。
  • 秀臺山。在府西覆釜山麓,舊名金燈山。
  • 三臺山。在府城東北十二里,三峯挺出,故名。
  • 龍珠山。在府城南三十里,前聳後平,世傳龍戲珠於此,因名。
  • 天馬山。在府城南三十里,其狀如馬,故名。
  • 象眠山。在府城東南二十五里,勢逶迤如象眠然,下有石穴,潛洩漾工江水流入金沙江。
  • 拱面山。在府治西北五里,高數百仞,一峯聳秀拱向,林巒環映,可卜陰晴,山有白石如積雪然。
  • 逢密山。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三峯峭拔,山腰有洞,深不可測。
  • 龍華山。在府城東南三十里,山半有寺。
  • 朝霞山。在府城西南十里,朝高霞見,故名。
  • 石寨山。在府城西北七里,四方皆險,山頂稍平,俗呼石寨子,下有龍潭。
  • 月山。在府城東南二十里許,山積石,形如半月。
  • 豸角山。在府城南二十五里。
  • 金鳳山。在府城西二十五里,形如鳳,故名。
  • 半子山。在府城南一百二十里,產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