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873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3冊.pdf/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凡作事與橋之縱橫高廣,皆如馮家櫛。是役也,凡用人日若子,爲日凡若干,凡用石用木若干。經始於是年三月七日,至是訖工。於是水由其道路續於橋,以仕以遊,以農以樵,以步以騎,無不利涉,無深厲淺揭之難。同知光以三橋之成公志也,乃取攬轡澄淸之意而易其名,以湛家橋居上流爲澄淸上橋,唐家橋居中爲澄淸中橋,馮家橋最下爲澄淸下橋。又於上橋之右構亭琢珉,謀記其事,具狀介使齎白金來乞言。綱惟是當不杇者,卻金而記之。鳴呼!橋梁道路四民。所賴。先王之世,徒杠成於歲十一月,與梁成於歲十二月,溱消少焉。孟子議之:公在雲南,以大德立政,不爲煦煦之仁,而其所設皆有攸長之惠。若橋之成,特一事耳,而諸君協相之力,事事之勤,亦有不可冺者,是用書之。

  • 瀟湘江橋。在府城北八里,洪武二十五年建。
  • 石堡山橋。在府城南二十里。
  • 迎恩橋。在府城北雙沼之間,橋下有閘,洪武初建。
  • 太平橋。在霑益州南一百四十里交水村,長八丈,闕二丈,塊步溪水流其下。
  • 阿幢橋。在州南一百七十里,臘溪水流其下。
  • 山塘橋。在州南一百七十里,山塘溪水過焉。
  • 可渡橋。在州北一百二十里,跨可渡河。
  • 城南橋。在陸涼衛城南,洪武二十二年建。
  • 城北橋。在衛城西北芳華鄕,跨南澗之水,洪武十五年建。
  • 永安橋。在越州衛城北,弄泥溪水流其下。
  • 鎭夷橋。在衛南,洪武二十七年建。
  • 觀音橋。在馬龍州西,西河水流其下。

宫室

  • 南樓。在府城南,重屋三層,年久傾圮,弘治間同知胡光、指揮李磬重修。
  • 鐘皷樓。在府城中,洪武十一年建,上有銅漏。
  • 臨漪樓。在府城北,下瞰蓮沼,水天一碧,頗助登樓之瞑。
  • 武侯水閣。在府北翫荷池,中築高臺,建水閣,遊興者多至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