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872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2冊.pdf/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饌之屬三十。蜜酥、茶糕、乳線、蜜煎酪、酥蓮餌、米餳、枝粉、柜蒻、豆豉、生膾、螺彈、鰦餅、蜜雪、香筍、藍糯藥、梅煑、梅蓮煎、粉荔、赤豆粥、松花餅、楊梅煎、鈎藤酒、金櫌煎、餘甘煎、紅花油、核桃油。

  • 貨物之屬十三。紙、墨、筆、蓆、氈、鑛、紅布、胭脂、鉛粉、雕漆器、烏錂、帕、𪎒、皮靴。點蒼石。給舍楊士雲日:按省郡舊志,皆洪武末年所修,不載點蒼石,景泰丙戌修一統志始載之。夫禹貢所載,惟服貪器用,而耳目之役不與焉。梁州璆、鐵、銀、鏤、砮、磬,雍州球、琳、琅玕,咸器用也。點蒼石細玩爾。工匠之伐鑿,終歲血指;人力之傳送,何日息肩?君子不以養人者害人,况非養人者乎?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巡按陳公察議請封閉,民亦有利焉。

提閘

  • 穿城三渠。南曰白塔江,中曰衛異江,北曰大馬江。此三渠者,穿城而東出,一以備火災,一以灌漑城東之田。經年久不濬,往往壅塞,坐令百頃膏腴變爲斥鹵,司民社者所不忍見。
  • 禦患堤。在府城西,卽城濠也。面閱丈五尺,暴流沙石。再歲不濬,則與堤平。弘治間,大雨五日,溪潦橫至,大水入城,廬舍半壞。府衛共謀作堤於農隙,特令軍築三之二,縣民之爲土軍者築三之一。每歲以十一月二十五日興工,加高一尺爲常規。
  • 水缺。在一塔之後,天臺寺之前。弘治間,玉溪水漲,决嚙面北,直射大紙房,排西門而入,城中人廬覆沒。正德間,大紙房人親被其患,故每年於缺處堆垛大石,以殺水勢。今老者已死,少者不知,前功遂輟。爲今計,不但大紙房,凡城中之人皆宜役之,爲一勞永佚之計可也。
  • 麻黃澗。在府西。此水舊道由敎場北入大馬江,近年故道壅塞,大雨時行,漲潦射決,却由敎場大路而下,逕射西門,識者憂之。往歲議罷操一月,以其力濬復故渠,誠爲有見,惜哉空言耳。
  • 城北渠堤。在府城北有數處。昔因居民壞塔,以致蛟變,如峩崀、頭舗諸村,良田覆沒,鞠爲茂草。嘗聞府議欲渠之堤之,募民開墾,卒以憚費中止。惜哉地有遺利,民有饑色也。
  • 河尾。在府城南三十里,德勝關之西。例以三年一濬,則濱河之田不至渰沒,過期不濬,必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