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872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2冊.pdf/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石窟,可容萬人。國朝征普顏篤於此。

  • 蒙次和山。在縣治東北四十里,三面險峻,面臨河。六詔時,施浪詔居一焉。
  • 蓮花山。在縣東北四十里。狀似蓮花,三面陡絕,惟一面才通一馬。山麓有唐僧三藏所建浮圖,鎭紅孩兒之怪。
  • 鍾英山。在賓川州東臺,垂百里。產箭竹鳥獸之利。
  • 筆架山。在州西五里。
  • 書案山。在筆架山之麓。平正如書案,故學宫向之。
  • 烏龍山。在州西南四十里。
  • 奇石山。在烏龍山之北麓。山多奇石,空竅玲瓏。上有大王廟。
  • 白塔山。在烏龍山之東麓。其上有塔。
  • 翠屛山。在州西北四十里。形方,面頂平,蒼翠橫列如屛。
  • 歸山。在十二關長官司之西。
  • 畢鉢羅窟。在趙州南六十里白崖川西山。巖壁聳拔千餘丈,其下林麓著鬱,無路可由。南詔時,有杜老蠻者,卽崖而寺之。捫摩喦壁上,有獨木橋十餘所,木大如指,巘嶮不敢著足。樵子儇疾者,履之而過,亦不損折。其木非常見之材。每月十五日,換橋一次,不知其因。十六日,但見橋製更新,無復舊木矣。世傳神仙所爲,因謂之仙橋。昔寺僧畜犬,仙橋斷後,屛犬橋復完。〔成化間壁間見詩云〕:懸崖萬仞沒躋攀,樓觀參差香靄間。一派水流蒼石隙,數聲猿嗜白雲閏。堪嗟簫史乘鸞去,定是王橋駕鶴還。唯有靈橋高斜掉,幽禽惆悵對空山。不註姓氏,然其地文人所不能到,竟不知誰爲也。
  • 靑華洞。在雲南縣南八里。有洞闊十丈,深邃莫窮,懸岩滴乳,愈深愈奇。上有石竅漏光,名曰天窗。嵌空支分,人入則縻糠以志其返。〔御史李元詩〕:靑華洞,深且密。神工融,鬼斧劈。茫茫空壤間,此理不可詰。無乃混沌初劈時,浩氣噓泡成幻質。生平好奇膽力壯,一覽徑造無怵惕。沿苔捫石豈容巳,宛若風雨投暗空。虛幽極虞明自生,時復有竅見天日。祛昏破臨露眞禨,萬態千形雖盡述。蛟龍騰,鳳凰秩。麒麟遊,虎豹逸。有如神僧跏跌面雪峯,牛鬼蛇神獻奇術。又如指石石成羊,繞劍風雷怒仍叱。探幽歷險妙能窮,一一收攬歸吾華。山靈合斂藏,陰怪已消黜。乾坤正氣常在茲,鎭靜天西自無極。行。行洞口更升顚,笑看扶桑紅日出。
  • 龍洞。在縣東五十五里。疊嶂層巒,中涵巨浸,匪直灌漑,亦稱奇觀。
  • 觀音洞。在賓川州西南。崆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