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403-312001079871-65849 大理縣誌稿 民國6年(1917) 卷一.pdf/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庽惡惡略存史義褒貶之例歟?自蜀歸里閈,適際斯盛,前縣知事黃叔寶君一再面延,皆以不敏辭謝。繼任虞舜,知君責以大義,復致函敦迫,始克濫竽其間。然一切凡例,則出自楊正修君楷,財政則始於張蔭遠君肇榮,成於周瑞章君宗麟,鄙人從諸君子後,實無裨於是役。然竊有進者,惟冀後之賢者,思百里之封域,何以善繼善述,敦人民於富庶,還敦龐之風俗;培植人才者,思已往之名宦鄕賢,將何以繼盛軌而軼羣倫。雖曰武裝時代,不替文獻舊名,以學術爲體,以勳業爲用,以倫理爲本,以幹濟爲末,庶幾吾邑之大幸也。善哉!顧亭林之言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愼勿作爲口頭禪,必也明體逹用,見諸實行。否則日言負責,毫不負責,或有志負責,才不足以濟之,識不足以逹之,力不足以肩之,亦徒呼負負而已。稿旣成,用誌數語於簡端,以勸來者。其他諸序言所已及者,槪略弗贅。

中華民國四年乙卯四月中浣,邑人李文琴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