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403-312001079871-65849 大理縣誌稿 民國6年(1917) 卷一.pdf/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序十

專制告終,共和成立之元年,邑之薦紳先生,汲汲皇皇,咸以纂修邑志爲當務之亟。𤍠忱所注,事易克舉。籌經費則衆樂捐輸,分纂述則咸盡義務。逾兩寒暑,克蕆厥事。說者謂前此僅有郡志,而邑志闕如。諸薦紳先生胡以默默於前,而又亟亟於後,誠大惑莫解者也。不知前專制時代也,今兹共和時代也。專制時代可以無志,共和時代則不能無志。何則?專制時代以君爲主體,有國史可也,地方志則等諸弁髦耳,故可以無志。共和時代以民爲主體,國史則非所適宜,故不可無志。說者又謂集民而成國,國史卽所以代表民史。前日地方之志,旣等諸覆瓿,今日之志,亦同於朿閣已耳,是奚足異哉。不知中國之歷史,僅紀一姓之盛衰,於民族之盛衰無與也。縱覽廿四代史氏之書,直謂之廿四姓之家譜可耳,烏足以代表民族哉?說者又謂前各直省各郡邑固各有志也,今日之志與前各直省各郡邑之志有以異乎?曰:是烏得無異?有日之志,志輿地,志建設,志職官,志人物,志食貨,志祀典而已耳。今日之志,雖亦志舆地、建設、職官、人物、食貨、祀典,而其所注重者,則在夫學校之進步也,農業之出產也,工藝之改良也,商務之競爭也。其他社會之現象,閭閻之習慣,風俗之厚薄,禮節之奢儉,種族今昔之興替,民權勢力之消長,尤三致意焉。嘗聞秦西各國之强弱,胥於民族史焉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