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页面:IA zhongwenladinghu00xuzh 中文拉丁化課本.djvu/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页已校对

吳稚暉老先生,也創造一種「豆芽字母」,這時候中國文 字的改革運動竟轟轟烈烈地活躍非常,不久,又有二種驚人 的新字出現,就是歷史上很佔地位的王照官話合聲字母( 1904年發表的)和勞乃宣簡字全譜。上而這些種目,大半 已採用拉丁(羅馬)字爲拼音字母,有的也首先主張了今天 拉丁化者的意見。(像勞乃宣主張按照各區語音拼寫等)

近幾年來,教育部也公佈了新的注音符號,(1918年) 博士先生也豎起了旗子推行國語羅馬字(1928年)這些都是 中國文字拼音化的一次又一次的例子,可惜的是,各種新的 文字雖各有特點,但都不免尚留成見,未能盡善盡美,最一 般的毛病還是太繁,不夠簡易的合理條件。

1934年拉丁化新文字才出現,它的出現,毫沒有什麽特 殊的地方,跟過去的各種改革方案,大體上並沒有什麽不同 ,祇有在「容易學習」一點上,比較起來才稍有一些出入, 這樣,我們有什麽奇怪呢?

五、拼音文字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又用什麽産生了拉丁 化呢  根据第三點上講,文字走向拼音的路,是各國語文 發展的必然的趨向,但是,爲什麽又提出了中文拉丁化呢?

這有客觀的主觀的條件,促成了拉丁化的産生。

首先是,中華民族危機的加深,政治上需要大量動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