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9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影,設庭燎,自宮禁至於殿庭,皆設蠟炬,連屬不絕。時 有方都匠毛順,巧思結創,繒綵為燈樓二十間,高一 百五十尺,懸珠玉金銀,微風一至,鏘然成韻。」

《雲仙雜記》:正月十五夜,元宗於常春殿張臨光宴,白 鷺轉花,黃龍吐水,金鳧銀燕,浮光洞、攢星閣,皆燈也。 奏月分光曲,又撒閩江錦荔支千萬顆,令宮人爭拾, 多者賞以紅圈帔、綠暈衫。

李神遇以楓溪鐵造《綰龍臺》,為「宴燈」,花燈八層,間以 三縫錦褾,點紫菱油,燃鳳縷。

《開元天寶遺事》:寧王宮中,每夜於帳前羅列木雕矮 婢,飾以彩繪,各執華燈,自昏達旦,故目之為「燈婢。」 寧王好聲色,有人獻燭百炬,似蠟而膩,似脂而硬,不 知何物所造。每至夜筵,賓妓間坐,酒酣作狂,其燭則 昏昏然,如物所掩,罷則復明矣。莫測其怪也。

申王亦務奢侈,蓋時使之然。每夜宮中與諸王貴戚 聚宴,以龍檀木雕成燭跋,童子衣以綠衣袍,繫之束 帶,使執畫燭列立於宴席之側,目為「燭奴。」諸官貴戚 之家皆效之。

韓國夫人置百枝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元夜 點之,百里皆見,光明奪月色。

韋陟家宴,使婢執燭,四面行立,人呼為「燭圍。」

蘇頲與李乂對掌文誥,八月十五夜,於禁中直宿,諸 學士玩月,備文酒之宴。時長天無雲,月色如晝。蘇曰: 「清光可愛,何用燈燭。」遂使撤去。

《瑯嬛記》:楊太真馬嵬變後,明皇朝夕思惟,有道士以 少君術求見。上畫一女人像,請具五色帳,結壇壁而 供之。道士復焚符誦咒,吸煙呵像,至定。昏時請上自 秉燭入帳中。先是道士以五色石少許,研極細,和以 諸藥,令作燭,外畫五色花,謂之還形燭。上既入,太真 在帳中。

《清異錄》:「杜黃裳當憲宗初載,深謀密議,眷禮敦優,生 日例外,別賜九龍燭十挺。」

《唐詩紀事》:唐制,舉子試日,既暮給燭。主文權德輿戲 之云:「三條燭盡,燒殘士子之心;七藝篇成,驚破試官 之膽。」

《唐書胡証傳》:証膂力絕人。晉公裴度未顯時,羸服私 飲,為武士所窘。証聞,突入坐客上,引觥三醻,客皆失 色。因取鐵燈檠,摘枝葉,合其跗,橫膝上,謂客曰:「我欲 為酒令飲,不醻者以此擊之。」眾唯唯。証一飲數升,次 授客,客流離盤杓不能盡。証欲擊之,諸惡少叩頭請 去,証悉驅出,時人稱其俠。

《舊唐書劉沔傳》:初,沔為忠武小校,從李光顏討淮西, 為捉生將。前後遇賊,血戰,鋒刃所傷,幾死者數四。嘗 傷重臥草中,月黑不知歸路,昏然而睡,夢人授之雙 燭曰:「子方大貴,此行無患,可持此而還。」既行,炯然有 雙光在前。自後每行常有此光。

《唐書柳公權傳》:文宗召充翰林書詔學士。嘗夜召對 於沉香亭子,燭窮而語未盡,宮人以蠟液濡紙繼之。 《清異錄》:武宗侵夜,宮嬪離次,獨映琉璃燈籠觀書。久 之,歸寢殿,王才人問:官家今日以何消遣?上曰:「綠羅 供奉已去,皂羅供奉不來,與紫明供奉燈相守,熟讀 《尚書·無逸》篇數遍,朕非不能取,熱鬧快活,正要與弦」 管,尊罍暫時隔破。

《唐書令狐綯傳》:「綯為翰林承旨,夜對禁中,燭盡,帝以 乘輿金蓮華炬送還院。」

《劇談錄》:「令狐相國一夕於禁林寓直,忽有中使來召, 行至便殿,遣內人秉燭候之,引於御榻之前。」

《同昌公主傳》:「公主有疾,召術士來賨為燈法,乃以香 蠟燭遺之。來氏之鄰人覺香氣異常,或詣門詰其故, 賨則具以事對。其燭方二寸,其上被五色文,卷而爇 之,竟夕不盡,郁烈之氣,可聞于百步,餘煙出其上,即 成樓閣臺殿之狀。或云燭中有蜃脂也。」

《清異錄》:同昌公主薨,帝傷悼不已,以仙音燭賜安國。 溫陵帥聞其家藏箱笥頗多,而緘鐍甚密,人罕見者。 意其必有珍翫,使親信發觀,惟得燒殘龍鳳燭、金縷 紅巾百餘條,蠟淚尚新,巾香猶鬱,有老僕泫然而言 曰:「公為學士日,常視草金鑾內殿,深夜方還翰苑,當 時皆宮妓秉燭炬以送,公悉藏之。自西京之亂,得罪」 南遷,十不存一二矣。余丱歲延平,家有老尼,嘗說斯 事,與寅亮之言頗同,尼即渥之妾云耳。

《劉氏耳目記》:「幽州從事溫璉,燕人也,以儒學稱,與瀛 王馮道幼相善,曾經兵亂,有賣漆燈椸於市者,璉以 為鐵也,遂數錢買之。累日,家人用然膏燭,因拂拭,乃 知銀也。大小觀之,皆歡喜,璉憫然曰:『非義之物,安可 寶』?遂訪賣主還之。彼曰:『某自不識鬻於市郎中厚加 酬直,非強買也,不敢復收』。璉固還之,乃拜受而去,別」 賣四五萬,將其半謝之,璉終不納,遂施於僧寺,冀祝 璉之壽也。當時罔不推服。後官至尚書侍郎,卒。 《清異錄》:李大壯畏服小君,萬一不遵號令,則叱令正 坐,為綰匾髻,中安燈碗,然燈火。大壯屏氣,定體如枯 木土偶,人諢目之曰「補闕燈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