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6 (1700-1725).djvu/10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允。雖龍作納言,山甫喉舌,靡以尚之。享年六十有 四,漢皇二十一世,延熹六年夏四月乙巳,卒於官。天 子痛悼,詔曰:「尚書朱穆,立節忠亮,世篤爾行,虔恪機 任,守死善道。不幸而卒,朝廷憫焉。今使權謁者中郎 楊賁贈穆益州刺史印綬。魂而有靈,嘉其寵榮。嗚呼 哀哉!」肆其孤用作茲寶鼎,銘載休功,俾後裔永用享 祀,以知其先之德。

《黃帝三鼎贊》
魏·曹植

《鼎質》之精,古之神器。黃帝是鑄,以像太乙。能輕能重, 知凶識吉。世衰則隱,世和則出。

《鼎贊》
晉·郭璞

九牧貢金,鼎出夏后。和味養賢,以無化有。赫赫三事, 鑒於覆簌。

《送瑞鼎詣相國梁公啟》
梁·劉孝綽

生木游火之禽,夾階紀朔之華。白環銀瓮之跡,素雉 金船之瑞。自天有祚,不為定於郟鄏;虛其所止,非獨 在於汾陰。

《鼎銘》
周捨

天下寧康,異方同軌。九牧作貢,百司咸理。範金鑄器, 戒鎮階戺。波圓月鏡,傳之無已。

《鼎賦》
唐·趙良器

「夫君所以為天下重者,以其寶位;鼎所以為天下貴 者,以其神器。」則君得鼎以祚長,鼎應君以時昌。故黃 帝徵大匠,稽舊章,異國貢物,遠人來王。鏟銅於雷首 之下,合冶於荊山之傍。聲沓沓以海沸,氣曈曈而電 光。乾坤於是震動,日月於是昭彰。欻然煙收而燼滅, 卓爾成功而效祥。煥以雕文,錯虯龍之鱗介;騰乎瑞 「色,雜天地之元黃。」蓋聖人所以享帝養賢,烹飪薦祉, 重以安國,利以出否。納之不以其道,則君失其人;聽 之不以其聰,則雉鳴於耳。是以囊括眾彙,恢模崇深, 苞水火於六爻之象,鏤山川於九牧之金。於是總百 靈之異,見萬國之心。然美其影射金晶,光飛玉鉉,論 者徒議其小大,觀者寧識其深淺。故道歸天命,無勞 楚子之言;德自休明,實賴王孫之辯。爾其法剛柔之 節,順行藏之志,乃有道則見生於汾水之陰,無道則 隱沒於彭城之地。可以斥奸慝,可以禦魑魅,應時而 動,吉無不利。故曰:「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何明聖 之至神,契陰陽之至精。德表先知,火不燃而自沸;量 含光大,水不汲而自盈,既去故以「元吉。」終取新而「利 貞」,則知執虛以待物者正乎位,體柔而進己者宜乎 「亨。」故能「應皇家」之至德,垂不朽之鴻名。

《寶鼎賦》
梁·德裕

昔軒皇之有天下也,鑠至範,恢崇謨,用建皇極,永康 帝圖,徵鐵於晉國之野,鑄鼎於荊山之湖,以陰陽作 炭,以天地為爐,下碎礦而星入,鼓長扇而風驅。炎氣 旁飛,寒雪影消於玉馬;紅光四照,晴日色掩於丹烏。 於是以泄以竇,以鎔以模,故寶鼎之芳跡,斯可得而 聞乎。爾其為狀也,下實上虛,外圓內朗,玉鉉金耳之 飾,巽木離火之象。法三台之位,均九州之壤。鏤厥奇 狀,文有鸞鳳蛟龍;禦其不若,怪無魑魅魍魎。故夫長 子主之而祭,聖人饗之而養徒觀其闡微洞幽,崇德 辨義,作域中之寶,通天下之利。不汲而盈,不炊而沸, 輕重自隨於德,元亨克保於位。楚問《伊川》,表周王之 至德;齊求穀水,豈人功之可致?當今鼎命翹車,鼎刑 措獄,道德以為矩,敦龐以淳俗,不取法於六籍,不徵 金於九牧。自獲汾水,以定郟鄏,邁軒后於往圖,遺夏 王於後籙。況伊尹作相,由巢為僕,乃傴僂其身,不覆 餗於足,朗日月於金鏡,調風雨於玉燭。庶績其凝,百 姓無欲。愚雖復望於其道,欲負之而跼躅。

《梓潼神鼎賦》
盧庾

於戲!德包生植者,不能動彼天之道;瑞及飛走者,未 能感無一之寶。故知瑞之大者,下及無心之金石;德 之深者,上合不言之元造。我國家高選物理,光天順 人,膺景命,闡珅珍。由是函谷關旁,靈符出而啟聖;梓 潼郡內,寶鼎光乎取新。此鼎者,聖人之大寶,有國之 神器,量則弘深,體乃殊異,嶷如斷山之崷崒,屹若巨 「鼇之贔屭。峙其足者可以象三德;虛其心者將以含 萬類。不汲而滿,不燃而沸。內烹飪以養賢,上歊雲而 作瑞。應火木之卦,既調鹽梅;鏤山川之容,且禦魑魅。」 是鼎也,豈徒靈感,亦有款識。不假雕鐫,宛然文字。實 彼天之所錫,表吾君之至異。揭五百代之昌符,成六 萬年之寶位。與夫遷鼎郟鄏,卜代三十,卜年七百者 不可同日而議。宜書於冊於帝之庭,以合明應,以昭 神靈。士有聞而嘆曰:「昔黃帝作寶鼎三,秦帝奠神鼎 一。周之衰也,沉泗水而隱藏;漢之盛也,在汾陰而見 出。未有能來聖壽之無疆,應人文之純吉。竊亦欲負 鼎於明主,啟心而獻術。若能使我徵於有商,豈見遺 於今日。」

《隋鼎銘》
皮日休

隋氏有鼎,其器非古。以詐為金,以賊為鑄。以虐火煎 四海,以毒氣蒸九土。天假唐力,扛之仁地。以澤撲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