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8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記》。

海市亭 在蓬萊閣之西。正德六年,知府嚴泰建,以 其便「觀海市」,故名。

古柳亭 在萊陽縣城西南隅,今儒學即其故址。 「不夜亭」, 在文登縣東北八十里不夜故城中。

萊州府

三山亭 在府城北。世傳漢武帝時建,以其可望海 中。「蓬萊」、瀛洲、方丈三山也。

古寒亭 在濰縣東北二十里。古寒國澆封。

斟亭 在濰縣西南五十里。古斟尋國,寒浞使澆伐 斟尋氏是也。

介亭 在膠州南七十里。《後漢志》:「黔陬,故介國也。」《春 秋?僖公二十九年》:「介葛盧來。」

涼亭 在高密縣西南五十里。齊王避暑於此,故名。

《山西通志》

太原府

山亭 在府西城上。唐時建,有張弘靖等詩刻石。 良宴亭, 在府城東。宋時建,為宴客之所,判官李騭 作《記》。

「四照亭」 在府城西柳溪,彤霞閣東有大池,池南有 亭。

靖陽亭 在平定州北十里,洮水之北。《水經注》曰:「靖 陽亭,故關城也。」

來雨亭 在察院內。明萬曆乙酉,時天大旱,侍御洪 公按部至,皂衣蔬食,省刑禱神,不遑寢處,忽大雨霑 足。兵憲李時芳構一亭曰「來雨」,紀誠格也。郡人參政 李炳有記。

平陽府

清音亭 在府西北平水上。取古詩「山水有清音」之 句。

「玉香亭」 在襄陵縣治南三十五里故關鎮金火廟 之前。

高梁亭, 《史記》:「齊桓公率釐公討晉亂,至高梁而還」, 即其地。應劭曰:「高梁,晉地,在平陽縣。」《杜預傳》曰:「高梁 亭在楊縣西南。」《地道記》:「梁城,去縣五十里,叔向邑。 梅月亭, 在曲沃縣南,濟溪下有滿水井,清明時,邑 人遊觀於此。」

《歲寒亭》 在蒲縣城西翠屏山晉文公廟內,松柏森 蔚,夏月如冬。

休休亭 在王官谷中。又有「濯纓」、瑩心、覽照、「修史」、「擬 綸」亭,皆司空圖所建,且作文以見志。宋樂沈有《詩 秋》。

風辭亭, 在后土廟後,有漢武帝《秋風辭》石刻。復 建層樓於大殿前,覆《秋風辭》石刻,署額曰「秋風樓。」今 崩於河。《水經注》曰:「漢武帝行幸河東,濟汾河,作《秋風 辭》於斯水之上。」

「延慶亭」 在滎河縣東北。

汾亭, 在汾河岸。文中子遊此鼓琴,有釣舟過者曰: 「美哉琴!意傷而和,怨而靜,在山澤而有廊廟之意。」 潺湲亭, 在解州治內廨宇後,宋時有史氏父子相 繼刺州,其子新建亭,引通濟渠水灌圃,厥聲潺湲,遂 名斯亭,因此樂其母焉。

瑞蓮亭 在永和縣境靈液池上,以蓮生並蔕,故名。

潞安府

德風亭 在郡治後,明皇建。西有輦道,與「看花梳洗 樓」相接。

還山亭 郡城東南五里。元皇慶初,李文忠盂平章 時,歸葬其父忠獻公于潞之先塋,遂作亭于其側,名 曰《還山》,志其歸也。

褫亭 在襄垣縣西北五十里。《漢?地理志》:銅鞮有褫 亭。《春秋?昭公八年》,「叔弓如晉,賀褫祁。」今為褫亭鎮。 黎亭, 故黎園。按《前漢書》,壺關,古黎侯國也,今黎亭 是。《後漢書》,「壺關有黎亭、故黎園。」《水經注》曰:壺關故城, 故黎國也。有黎亭縣,有壺口關,故曰壺關矣。呂后元 年,封孝惠後宮子武為侯國。

汾州府

黃華亭 在府學二門外泮池西。貯《黃華老人行書 詩石》。老人姓王,名庭筠,金進士,官翰林修撰,嘗讀書 黃華山寺,因為號。其父王遵古為汾州觀察使判官, 省親至此,行書詩石二面。史稱書法學米元章,蓋端 莊過之矣。

澤州

「清曠亭」 在澤州城南五十里太行山,今移碗子城 內。

《河南通志》

開封府

信陵亭 在府城內相國寺前,魏公子無忌勝遊之 地,舊有亭。

新亭 在府城內,唐汴州刺史令狐楚建。

駐蹕亭 在布政司圓堂後。明洪武初車駕幸汴,詔 建行宮。比去,留大旗以鎮中原,後因為亭以貯之。 安樂亭 在杞縣南圉鎮保,世傳漢梁孝王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