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3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水灌之,一夜可立。」從之,乃多作縑囊以盛土偃水,夜 渡兵作城,比明城立,公軍于是盡得渡。

干寶《晉記》:「魏文帝之在廣陵,吳人大駭,乃臨江為疑 城,自石頭城至於江乘,以木為枝,衣以葦席,加彩飭 焉,一夕而成。」

《洛陽記》:「洛陽城內西北角有金墉城,東北角有樓,高 百尺,魏文帝造也。」

《六朝事跡》:石城,吳孫權沿淮立柵,又於江岸必爭之 地築城,名曰石頭。諸葛亮論金陵地形云:「鍾阜龍盤, 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

冶城,本吳冶鑄之所,因以為名。晉元帝大興初,以王 導疾久,方士戴洋云:「君本命在申,而申地有冶,金火 相爍不利。」遂移冶城於石頭城東,以其地為園。 晉王韶《始興記》:含涯有白鹿城。晉咸康中,郡人張魴 作令十年,甚有惠政。白鹿群遊取一而獻之,故以為 名。

《丹陽記》:「石頭城,吳時悉土塢。義熙初,始加磚累甓,因 山以為城,因江以為池,地形險固,尤有奇勢,亦謂之 石首城。」

《晉載記》:「赫連勃勃以叱干阿利領將作大匠,乃蒸土 築城,以錐刺之,錐入一寸,即殺作者,不入即殺行錐 者。勃勃以為忠。」

《宋書沈約自序》:「沈亮參征虜軍事,時營制城府,功課 嚴促。亮又陳之曰:經始城宇,莫非創造。基築既廣,夫 課又嚴,不計其勞,苟務其速,以歲月之事,求不日之 成。比見役人,未明上作,閉鼓乃休,呈課既多,理有不 逮。至於息日,拘備關限,方涉暑雨,多有死病。頃日所 承,亦頗有逃逸。竊惟此既內藩,事殊外鎮,撫蒞之宜, 無繫早晚。若得稍寬其功課,稍均其優劇,徒隸既苦, 易以悅加,考其卒功,廢闕無幾。臣聞『不居其職,不謀 其事,割庖有主尸,不越俎樽,豈臣疏小,所當預議。但 臣沐恩歲厚,服義累世,苟是所懷,忘其常體』。」詔答曰: 「啟之甚佳。此亦由來常患。比屢敕之,猶復如此,甚為 無理。近復令孟休宣旨,想當不同卿」比。可密觀其優 劇也。

《南史齊始興簡王鑑傳》:鑑為益州刺史,州城北門常 閉不開。鑑問其故於虞悰,悰答曰:「蜀中多夷暴,有時 抄掠至城下,故相承閉之。」鑑曰:「『古人云:善閉無關鍵』。 且在德不在閉。」即令開之。戎夷慕義,自是清謐。 《王曇首傳》:曇首孫儉為左僕射。宋世,宮門外六門,城 設竹籬。是年初,有發白虎樽言:「白門三重門,竹籬穿 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牆。儉又諫。上答曰:「吾欲後世 無以加也。」

《梁宗室傳》:「長沙宣武王懿,文帝長子也。懿子業襲封 長沙王,歷位祕書監、侍中、都督、南兗州刺史。運私邸 米,僦人作甓以砌城,武帝善之。」

《魏書刁雍傳》:「雍為薄骨律鎮將。九年,雍表曰:臣聞安 不忘亂,先聖之政也。況綏服之外,帶接邊城,防守不 備,無以禦敵者也。臣鎮所綰河西,爰在邊表,常懼不 虞。平地積穀,寔難守護,兵人散居,無所依恃,脫有妖 奸,必致狼狽。雖欲自固,無以得全。今求造城儲穀,置 兵備守,鎮自建立,更不煩官。又於三時之隙,不令廢 農,一歲二歲不訖,三歲必成。立城之所,必在水陸之 次,大小高卑,量力取辦。」詔許之。至十年三月,城訖。詔 曰:「卿深思遠慮,憂勤盡思,知城已周訖,邊境無不虞 之憂,千載有永安之固,朕甚嘉焉。」即名此城為刁公 城,以旌爾功也。

《北齊書唐邕傳》:邕字道和。顯祖頻年出塞,邕必陪從。 十年,從幸晉陽,顯祖登童子佛寺,望并州曰:「此何等 城?」或曰:「金城湯池,天府之國。」顯祖曰:「吾謂唐邕是金 城,此非也。」

《趙郡王琛傳》:「琛子叡,為定州刺史,加撫軍將軍六州 大都督,時年十七。叡留心庶事,紏擿奸非,勸課農桑, 接禮民儁,所部大治,稱為良牧。三年,加儀同三司。六 年,詔叡領山東兵數萬,監築長城。于時盛夏六月,叡 在途中,屏除蓋扇,親與軍人同其勞苦。而定州先有 冰室,每歲藏冰。長史宋欽道以叡冒犯暑熱,遂遣轝」 冰,倍道追送。正值日中停軍,炎赫尤甚,人皆不堪。而 送冰者至,咸謂得冰一時之要。叡乃對之歎息云:「三 軍之人,皆飲溫水,吾以何義,獨進寒冰?非追名古將 寔,情所不忍。」遂至消液,竟不一嘗。兵人感悅,遐邇稱 嘆。先是,役徒罷作,任其自返,丁壯之輩,各自先歸。羸 弱之徒,棄在山北。加以饑病,多致僵殞。叡於是親帥 所部,與之俱還,配合州鄉,部分營伍,督帥監領,強弱 相持,遇善水草,即為停頓,分有餘贍,不足賴以全者, 十三四焉。

《隋書何稠傳》:「稠為太府卿後三歲,領少府監。遼東之 役,攝右屯衛將軍,領御營弩手三萬人。時工部尚書 宇文愷造遼水橋不成,師不得濟,右屯衛大將軍麥 鐵杖因而遇害。帝遣稠造橋,二日而就。初,稠制行殿 及六合城,至是,帝於遼左與賊相對,夜中施之。其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