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3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博白縣城池: 唐武德五年立南州,始創土城。元至 正十三年,以磚包砌,周二百二十丈,高一丈八尺,立 東南二門。明成化二年,都御史韓雍撤新之,為門樓 二,串樓二百一十間,壕廣二丈,深三丈,外設攔馬垣。 萬曆四年,知縣林瑄擴城西南一百八十丈,創南門 曰「廣化」,敵樓三間,串樓三百六十間。

北流縣城池, 舊有土城。明景泰元年,知縣林懋修 城池,立門禁。成化七年,以縣西舊學地高曠可城,更 築以磚,周三百三十丈,高二丈,為門三,有樓。城上凡 串樓二百八十間,壕深三丈,闊一丈,外置木柵,築攔 馬垣。嘉靖四十一年,同知施宗誼增築三尺,設敵樓 五。

陸川縣城池, 舊有土垣。明永樂間,始築土城。景泰 三年重修,闢三門。成化三十一年,都御史秦紘拓之, 砌以磚石,建四樓,闢二門,曰「長安」,曰「拱辰。」周二百六 十丈,高一丈八尺,蓋串樓三百六十間。弘治十八年, 知縣郎珍增修月城,甃以磚石,又蓋串樓二十四間, 壕深一丈,廣一丈四尺。康熙四年,知縣方鼎捐資買 木料鐵塊,堅包南北兩門。

興業縣城池, 「舊以木柵為城。明洪武三年,始築土 城。宣德五年,知縣胡綱增雉堞,蓋串樓三百間。天順 二年,知縣向珍築攔馬垣,浚壕池,立敵樓二十一間。 正德二年,砌以磚,增高三尺。」

潯州府

潯州府城池: 舊有城,宋嘉祐七年拓之,始增築子 城。嘉泰元年,知府周禧、知縣廖德明繼築土垣。元至 元庚辰,推官范埜撤而新之。明洪武六年,百戶吳勝 復廣舊城,周三百七十四丈。十五年,千戶陶成西展 百餘丈。二十九年,知府沈忠復東,展數百丈,周一千 三百二十丈。東西開壕立柵,南北際江,闢六門,南二 曰迎恩、寧遠,北二曰宣武、威武,東拱辰,西安遠。成化 三年,知府孫晫因砌以磚,高二丈,闊一丈二尺,樓六 座,角樓、懸樓共五座,砲臺、窩鋪共二十二座。改拱辰 門曰「潯陽。」桂平縣附郭。

平南縣城池, 舊無城。明洪武初,知縣齊遜始築土 城,闢《通濟》一門。天順間,始築磚城,周三百一十二丈, 高二丈四尺,立鼓樓、串樓。門外有月城,壕闊二丈,深 八尺。後填南壕,止開南北二門。弘治七年,因舊築立 羅城,牆高八尺,闊四尺,計五百丈,蓋以土茅。

貴縣城池 舊無城,唐元和間,剌史謝鵬始築。元至 正間修築,周圍五十八丈,窩鋪二十四間,面江為池。

南寧府

南寧府城池, 宋皇祐間始築城,歷代修葺,廣闊周 圍一千三十步,高一丈九尺。闢五門,有樓,曰東門,曰 迎恩,曰鎮江,曰倉西,曰「安塞。」明萬曆壬寅年,知府薛 藩增開南門,並前共城樓六座。崇禎九年,知府吳紹 志增高城垣三尺,東西有壕繞城。宣化縣附郭。 新寧州城池 土城,創自隆慶六年立。門四,有樓。東 賓陽,南和「薰,西含暉,北拱辰。」萬曆元年,知州趙宗鳳 用火磚包垣,高一丈五尺,垛高五尺,廣輪七百六十 七丈,警鋪一十七間。萬曆十三年,知州張思中四角 建煙樓四座,又每城門左右,各建兵房二十間。 隆安縣城池, 舊無城,明嘉靖七年,都御史王守仁 置縣築城。十四年繼築,甃以磚。周圍三百二十丈,高 一丈三尺。建四門,有樓,東曰「隆興」,西曰「望仙」,南曰「廂 泉」,北曰《廂江》。

橫州城池 舊土城。至正丙戌,州判倪思敬築磚城。 明洪武二十二年,指揮徐復擴大之。周圍方十里,一 千二百一十步,高二丈,上廣一丈二尺。串樓二百一 十間。南距大江,東、西、北有壕,闊一丈二尺,長九百九 十五丈。城門六:東涵春,西肅清,南鎮南,北清遠,東北 迎宣、州前月江,俱有樓,窩鋪三十一間。景泰二年,分 巡道蕭鸞、指揮鄧凱,增建登高嶺敵樓一座。嘉靖三 十一年,府判韓紹奕易串樓以「垛堞。」

永淳縣城池, 「明正統十四年,始築土城。成化八年, 曾鼐包砌以磚,開壕環之。周圍四百二十丈,高一丈 五尺,門四,有樓,東朝陽,西永寧,南迎恩,北拱辰。」 上思州城池, 「舊土城,明弘治十八年改流,州同曾 昺始建。嘉靖十五年,知州黎磐遷學入城,增包數十 丈。二十三年,知州周璞拓南二百丈,門,甃以磚石。周 圍四百三」十八丈,高一丈三尺。四面環壕俱廣一丈, 深七尺。門樓四座,曰「興賢、靖邊、阜民、拱辰。」

太平府

太平府城池 明洪武五年築磚城,周六百四十二 丈,高一丈五尺,廣一丈三尺。為門五:東曰長春,南曰 鎮安,西南曰安遠,西曰鎮邊,北曰拱辰,各建樓於上, 敵樓八座,串樓五百六十四間。正德十四年,知府鄧 炳「塞安遠門東、西、南三面據河為險,又東西并取居 民魚塘為壕。」崇善縣附郭。

養利州城池, 舊無城,明宣德六年改流。弘治十四 年,知州羅爵營築土城。萬曆十一年,知州葉朝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