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十四卷目錄

 度量權衡部總論

  宋司馬光傳家集答范景仁書 景仁又答書 與范景仁第四書 景仁

  答第四書 與景仁第五書 景仁復第五書 景仁答積黍書

  文獻通考論范鎮主房庶以律生尺 辨房庶累黍之誤

  大學衍義補權量之謹

  明林應翔衢州政事志總論度量權衡

考工典第十四卷

度量權衡部總論

宋司馬光傳家集

《答范景仁書》

近於夢得處,連得所賜兩書,聞起居甚適,差慰勤想。 又蒙教以宜觀《素問》病原,且云鑄《周鬴》漢斛已成,欲 令光至潁昌就觀之。雖古之儒者,聞善相告,見善相 示,勤勤懇懇,殆不過此,其幸與感,何可勝言。但以家 兄約非久入洛,須留此待之,不可捨去,故未敢輕諾, 徒增耿耿耳。景仁所教誠善矣,孔子曰:「『盍各言爾志』。 竊不自揣,輒敢以所聞養生及治樂之道薦於左右。 譬猶嘉穀既殖,必使傭役從而耘耨之,大廈既構,必 使賤工從而礱斲之,然後克成其粹美也。景仁可能 不鄙而聽之乎?嘗記昔者與景仁同在貢院,充點檢 官,主文試進士《民受天地之中以生論》,當是時,場中 秉筆者且千人,皆以為民之始生,無」不稟天地中和 之氣也。其文詞之美固多矣,以愚觀之,似皆未得劉 康公之指,常欲私出鄙意而論之,因循汨沒,卒不能 就,於今三十五年矣。因景仁教以養生之道,敢試言 之。康公之言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 有動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能者養之以取福, 不能者敗之以取禍。」今成子惰,棄其命矣。蓋所謂生 者,乃生存之生,非始生之生也。夫中者,天地之所以 立也。在《易》為太極,在《書》為皇極,在《禮》為《中庸》,其德大 矣,至矣,無以尚矣。上焉治天下,下焉修一身,捨是莫 之能矣。就其小小者言之,則養生亦其一也。何以知 之?夫人之有疾也,必自於過與不及而得之。陰陽風 雨晦明,必有過者焉;飢飽寒燠,勞逸喜怒,必有偏者 焉。使二者各得其中,無疾矣。陰陽風雨晦明,天之所 施也。飢飽寒暑,喜怒勞逸,人之所為也。人之所為,苟 不失其中,則天之所施,雖過亦弗能傷矣。木朽而蝎 處焉,肉腐而蟲聚焉,人之所為不得其中,然後病襲 焉。故曰:「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也。」是以聖人制動 作禮義威儀之則,所以教民不離於中,不離於中,所 以定命也。能者則養其中以享福,不能者則敗其中 以取禍。是皆在己,非在他也。《詩》云:「人而無禮,胡不遄 死?」《記》曰:「人有禮則生,無禮則死。人無禮則失中,失中 則棄命矣。」劉康公所以能知成肅公之將死,蓋用此 道也。彼《素問》病原之說雖佳,恐漫汗支離,不若此道 之為明且約也。昔者聖人造次而動,不爽於和,縱心 所欲,不失其中,施之於身,則有餘矣。將以教天下,垂 後世,則未能也。是故調六律、五聲、八音、七始,以形容 其心;制吉凶賓軍嘉禮,以軌物其德。使當時及後世 之人,雖四海之遠,千載之久,聽其樂,則洋洋乎其心 和,常若聖「人之在其上。循其禮則肅肅然其體正,常 若聖人之處其旁。是以大夫無故不撤簨簴,士無故 不撤琴瑟,朝夕出入起居,未嘗不在禮樂之間,以收 其放心,檢其慢志,此禮樂之所以為用也。」周室既衰, 禮缺樂弛,典章亡逸,疇人流散。《律》《度》《量》《衡》不存乎世; 《咸》《英》《韶》《頀》不傳乎人。重以暴秦焚滅六籍,樂之「要妙, 存乎聲音,其失之甚易,求之甚難。」自漢以來,諸儒取 諸胸臆,以億度古法,牽於文義,拘於名數,較竹管之 短長,計黍粒之多寡,競於無形之域,訟於無證之庭, 迭相否臧,紛然無已,雖使后夔復生,亦不能決。彼周 鬴出於《考工記》,事非經見,是非固未得而知。如漢斛 者,乃劉歆為,王莽為之,就使其真器尚存,亦不足法。 況景仁復改其制度,恐徒役心力,費銅炭而已。孔子 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今 先王之樂,餘音遺文,既不可得而睹聞矣,盍亦返其 本乎?《樂記》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則易 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樂,樂則 安,安則久,久則「天,天則神。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 而威。」致樂以治心者也,致禮以治躬則莊謹,莊謹則 嚴威。中心斯須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外貌 斯須不莊不謹,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樂也者,動於內 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樂極和,禮極順。內和而外 順,則民瞻其顏色而弗與爭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 「易慢焉,此樂之本,禮之原也。夫樂之用不過於和,禮 之用不過於順,二者非徒宜於治民,乃兼所以養生 也。如某者,雖知之常病,未能行之。今老矣,猶庶幾強 勉而學焉,以養其餘生。亦願景仁共勤此道,捐其末, 求其本,捨其流,取其」原,致樂以和其內,致禮以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