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10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通」濟高安縣附郭。

上高縣城池, 舊有土城,周圍五里。宋嘉熙中,知縣 江湘拓而新之。明正德間,知縣王以旂大加修治,城 周一千一百一十二丈七尺,濠長六百五十三丈。 新昌縣城池, 「舊土城周五里。明成化甲辰重修後, 同知李寬、知縣龔伯寧等相繼增飭甎城,周圍凡九 百七十三丈。」

袁州府

袁州府城池: 「唐武德四年,安撫使李大亮建築。開 元八年,刺史房琯展故城,直南二百餘步。乾寧二年, 刺史揭鎮築羅城一千五百餘丈,其後司空彭彥章 展東南面城,北枕秀江,東、西、南三面浚濠,深四丈。宋 建炎初,知州事汪希旦、治中閭丘霖革舊城一,新之, 周三千三百一十五步,高二丈。明洪武四年,知府劉 伯」起增修城濠,又知府劉懋、指揮石旻等逓加修葺。 康熙三年,總督張朝璘、巡撫董衛國等各議修繕。城 四門:東曰宜陽,西曰萍實,南曰大仰,北曰袁山。宜春 縣附郭。

分宜縣城池, 「明正德七年,知府姚汀、知縣蕭時賓 始築。嘉靖戊午,巡撫何遷度地加闢,長四百七十六 丈,高一丈八尺,厚八尺。東西北三面以甃為垣。南面 河,長三百二丈,于河底甃石,高二丈四尺,上與岸平, 加女牆六尺。康熙三年,知縣朱鼐加女牆,新建馬道 營房、窩鋪。」

萍鄉縣城池, 「明正德七年,知縣胡珮始築土城。嘉 靖四十三年,知縣蔣時謨於城上架木,覆以瓦。萬曆 十二年,巡撫馬文煒檄同知陶之肖培石基,拓馬道, 周九百一十八丈五尺,高一丈五尺,厚九尺。十三年, 知縣姚一理沿江增築石堤百餘丈,高五尺,城益完 固。」

萬載縣城池, 明正德八年,知縣王甸立子城。十三 年,知縣張邦穀復制土垣,高一丈四尺,延袤一千二 百三十一丈。康熙三年,知縣范廷鳳奉撫院檄,大修 城垣,樓櫓完備。

贛州府

贛州府城池, 晉永和五年,郡守高琰建于章、貢二 水間。唐刺史盧光稠拓其南,又東、西、南三隅鑿濠。宋 州守孔宗翰以東北隅易墊甃石,冶鐵固之。元至正 癸巳,監郡全普菴撒里增築。明正德辛未,都御史周 南繕治一新,周二千五百一十二丈,崇三丈,厚一丈 餘,三面引水為濠,長九百四十餘丈,深七尺,闊十餘 丈。城門六:東曰「百勝」,南曰鎮,南曰「興賢」,西曰「西津」,東 北曰「建春」,曰「湧金」,各建樓其上。明季復加修葺。贛縣 附郭。

雩都縣城池, 宋紹興乙丑,知縣劉藻始築,周五里, 崇一丈三尺,南臨大江,三面為隍。明正德壬申,知縣 劉天錫增高五尺。

信豐縣城池, 「宋嘉定三年,知縣萬億築,周五百四 十九丈。明洪武十三年,千戶汪淵加修,高一丈五尺。 嘉靖甲辰,知縣沈學又增,崇五尺有餘。」

興國縣城池, 元至正壬辰,判官王榮忠「始築,周圍 四千四百四十五丈,高一丈三尺,厚如之,東南阻水, 西北為隍。」

會昌縣城池, 「宋紹興間,知縣黃鉞始築,周二里五 十步,高一丈五尺,三面阻水,南浚濠。明洪武己巳,千 戶彭英自西南隅拓二百步,千戶牛壽增高五尺。」 安遠縣城池, 「明洪武初,知縣周泰、指揮張可始築 土垣。弘治辛亥,知縣甘文紹、陶甓為城,高一丈七尺 有奇,廣一丈三尺,周四百餘丈,濠深五尺,闊一丈餘, 周四百」一十丈。

寧都縣城池, 唐太和間,知縣王揆始築。宋慶元初, 知縣傅夢泉「徙於正南,築城濬濠,城高二丈,周七百 六十五丈,濠闊二丈五尺,深五尺。明正德戊寅,知縣 王天與城加高二尺,池浚深三尺。」

瑞金縣城池, 元至正癸巳,判官王榮忠始築,周三 百三十丈,高一丈六尺。明成化間,知縣方瑛陶甓砌 之城濠,東南阻水,西北濠闊二丈,深半之。嘉靖戊寅, 知縣程宗舜崇墉三尺。

龍南縣城池: 「宋興隆間,知縣叚秀實始築土城。明 成化間,知縣謝澤陶甓甃之,高一丈五尺,廣一丈二 尺,周四百二十丈。萬曆三年,知縣王繼孝重加築濬。」 石城縣城池, 「宋建炎末,知縣余惠迪始築土城。明 初相繼修築,周五百四丈,高一丈三尺,廣一丈。東南 阻大溪,西北瞰小溪,因為壕,下壘巨石,高八尺。正德 辛未」,經歷周元壽加高四尺。

定南縣城池, 明「隆慶三年,知府黃扆開基築城,周 四百四十丈,崇一丈二尺,廣七尺。萬曆元年,知縣劉 世懋重修濬濠闊六尺,長一百二十丈。」

長寧縣城池, 萬曆三年建縣知縣沈文淵始築城, 周四百六十二丈九尺五寸,高一丈八尺。

南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