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6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登山仰攻,雍督戰益急,敵少息。雍覘其怠,急擊之。將 士用團牌、「扒山」、《虎壓》二笆等器,魚貫以進,皆殊死戰, 呼聲撼山峽若崩,賊氣奪。雍命縱火焚烈,煙焰蔽天。 日晝晦,賊大潰散,盡破山南、石門、大信、道袍、屋廈諸 舍,老鼠塞嶺、竹踏、梁腦、紫荊、林峒、沙田、古營、牛腸、大 岵、大塞等寨,賊屋廬藏積皆赭。日暮,雍命就營賊巢 中眾栗栗,視雍恬然整暇,咸恃以安。賊既潰入橫石 諸崖,雍飭兵窮追,伐山通道,行數日至其地。賊上九 層樓等山,絕崖懸壁,勢控霄漢,林箐叢惡,非人所處。 樹柵據之,用千觔礧石大木轉而下,聲若雷,巖谷皆 應,弩矢雨注。雍誘使大發,而令人間道潛陟其巔,覘 賊發竭,舉砲為應。自卯至未,賊發竭,砲舉,大駭。雍督 將士緣木扳蘿而升,猿引蟻附,漫山奮擊,連數日夜, 鏖戰數百合,發火箭焚其柵。而夏正等亦自林峒來 援,與大兵合,賊大驚潰,生擒侯大狗等七百八十餘 人,斬首三千二百餘級,磨崖石,紀歲月而還。土人謂: 自國初但禁禦,無出掠,未有窮入巢穴破之者。峽中 有大藤如斗,延亙兩崖,諸蠻蟻渡,故曰大藤峽。乃斬 峽藤斷之,易名斷藤峽。分兵捕雷、廉、高、肇諸寇,先後 平之。先是,大軍由修仁、荔浦抵大藤峽,道有儒生、里 老數十百人跪持香曰:「我輩苦賊久矣,莫敢自拔。今 幸遇天兵,得自為良民,願先三軍鋒。」雍大怒,顧左右 叱曰:「此皆賊耳!」縛斬之。左右初疑雍何乃殺良民,既 縛而袂中利刃出,迺知間也,悉斷頸,散手足,刳腸胃, 分掛箐棘中,累累相屬。賊大驚沮曰:「韓公天威也!」有 新會丞陶魯隸麾下,雍威嚴擬王公,軍門設銅鼓數 千,儀節詳密。三司長吏見,長跪白事,慴𢙀如小吏。一 日,顧峒賊最強險難下者,方設策,魯時直膳,侍左右, 謾謂曰:「丞揣我何意?」魯曰:「得非某賊耶?」雍曰:「然。丞能 往否?」曰:「匪直能,且易易耳。」雍怒曰:「賊銳甚,又搤阻自 衛,非大兵不可入。部下文武數百千人,熟視無可當 吾寄者。吾方欲身往,若安得易?且使若食粟,能之耳。 蕞爾邑不能理,乃言擊賊。若妄,當笞。」魯不拜,抗言曰: 「謂魯解食粟,不解擊賊者,明公未悉魯也。蔣琬、龐統 廢邑事矣,後乃為蜀名臣。公幸毋棄魯,使得畢技,當 悉縛諸醜以獻。」雍異之,改容曰:「若所將幾何而辦?」曰: 「三百人。」曰:「何少?」曰:「魯猶以為多也。兵貴精,請擇。」雍曰: 「任若自為之。」魯乃標式約曰:「有能力舉百鈞矢射二 百步者,來三軍之士十五萬人,其比於式者得二百 五十人。」曰:「未也,請復下令募,募數日足。」魯乃為別將, 自操練陣法,椎牛酒犒,甘苦共之,士爭願為死。率以 先登,大破賊,斬首無算。賊聞陶家軍,駭慄遁避,叩首 乞為良民,得毋死,幸甚!魯,成子也。雍又奏調達官軍 千餘,專命偏將領之,猺獞出入山林,利用標鎗牌刀, 諸短兵不能當騎射,故達軍所向輒克,賊畏之。既平, 雍,乃上言:「諸猺之性,憚見官吏,攝以流官,終難靖亂。 有上隆州土知州岑鐸,以罪在禁而事屬曖昧,蠻戎 之族,不必責以彝倫,請復其職,俾領藤峽,開設州縣, 仍隸潯州。」又以各處巡檢俱係流官,不諳民情,不辨 地里,往來遷轉,「難以責成,而部下有功土人李昇等 效有勤勞,請量授土巡檢官秩,彼皆感恩圖報,必能 保障一方。」又請移周沖巡檢司於勒馬,移靖寧巡檢 司於獻俘,移思隆巡檢於碧灘、東鄉、龍山,各宜添設。 又別類獞人,國初曾充戎伍,近用兵時,遣千戶李慶 招之,多肯效順。請即本地開設千戶所,因其故俗,即 「以李慶為之渠帥統之,亦可羈縻獷悍,藉以保障地 方。」奏上,上皆納之。即斷藤峽設武靖州,以岑鐸為知 州,屬潯州府。班師。論功,擢雍左副都御史,賜文綵、幣 六,官,一子錦衣鎮撫。封趙輔武靖伯,子孫世襲。初出 軍時,趙輔知雍才,軍事一聽雍,而輔但用命戰,故所 向有功。是年夏四月,荊、襄盜劉千斤反。荊襄之上 游為鄖陽。鄖古麋國,春秋時為楚附庸,地多山。元至 正間,流賊作亂,終元世竟不能制。明初,命鄧愈以大 兵勦除之,空其地,禁流民不得入。然地界湖廣、河南、 陝西三省間,又多曠土,山谷阸塞,林箐蒙密,中有草 木,可採掘食。正統二年,歲饑,民徙入不可禁。聚既多, 無所稟約束,中巧黠者自相雄長,稍能驅役之。漢中 守臣以聞,且言:不即誅,恐有後患。上曰:「小民為飢寒 所迫,奈何遽用兵誅之?」命御史金敬往撫輯。敬至,謫 數人戍餘陽聽撫,而大奸皆潛伏不出,尋復縱,勢益 滋蔓。有錦衣千戶楊英者,奉使河南,策其必反,上疏 言:「流逋之眾,宜選良吏賑恤其饑,漸圖所以散遣之。」 辭甚諄切,不報。三省長吏又多諉非己境,因循不治。 至是千斤遂倡亂。千斤名通,河南西華人,有膂力。縣 治門有石獅,重千斤,通手舉之,人因號為劉千斤。正 統中,潛往襄陽房縣,與僧尹天峰謀亂。成化元年,有 石龍號石和尚,糾合馮子龍數百人,四散剽掠。通令 男聰約子龍舉事,乃於大石廠立黃旗,聚眾據海溪 寺稱王,偽號漢,建元德勝,偽署將軍、元帥,以石和尚 為謀主,劉長子、苗龍、苗虎為羽翼,眾至數萬,劫襄鄧 境。時王恕方以副都出撫,懸榜曉諭,而未受分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