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8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庫鞭五十。三、四人者,佐領罰俸兩個月,驍騎校罰俸三個月,撥什庫鞭七十五、六人者,佐領罰俸六個月,驍騎校罰俸九個月,撥什庫鞭八十七人至十人者,佐領罰俸九個月,驍騎校罰俸一年,撥什庫鞭一百。各項匠役,該管頭目,俱照驍騎校處分。「管屯莊,撥什庫照撥什庫處分。」 若奴僕為光棍者,其主係官,照驍「《騎校》處分;係平人,照《撥什庫》」 處分;該管官免議。

又定:「朝鮮人私帶硫黃等項及違禁貨物,守關官員搜獲不即報部者,罰俸兩個月。」

順治二年

《大清會典》。「順治二年,題准直省督撫每年將頒發過」

勘合火牌、造具清冊。年終奏繳。到日分送部科、查明有無違例、據實題參

又題准:「各官蒞任,鋪設銀兩嚴行禁革,違者究治。」

又定:刑部專理詳讞,例不受詞。以後民間詞訟,在外歸撫按監司,在內歸順天府宛、大二縣、五城。如果有冤抑,赴通政司投告審察,送部審理。又禁旗下兵船,不許零星啟閘,致妨漕運。又定一應重辟人犯,有奉監候再審之

旨者、法司轉行巡按、會同監司、從公研審、情真罪當

者、報部覆核。其事有冤抑、情可矜疑者、徑自奏

又題准:有假借投充、冒名奴僕、混託廝養或悍奴欺壓故主部民,陵厲本官及慢侮縉紳、傾陷富室、占騙人口財物者,事發,治以重罪。

又定:一、閱卷主考與各房同坐一堂,隨分隨閱,隨取隨呈,去取權衡,專在主考,不得但憑房考薦閱。倘有執拗憤爭者,即會同監臨提調指參。一、生儒入場,細加搜檢,如有懷挾片紙隻字者,先於舉場前枷號一個月,問罪發落。如有雇人代進者,倩代與受代之人俱一體枷號問罪。其搜檢官役,知情容隱者連坐。又,臨場雖有搜檢之法,而場內供應員役或有預將文字埋藏號舍及出入處所,或巧為傳遞,互相容隱,弊竇不易發覺。又有外簾各官與諸生認識者,另外差送茶湯酒飯,入號往來,滋弊難防。監臨宜嚴行禁約,容隱者連坐。

一、直省府州縣地方,每遇鄉試年,先期榜示禁約,仍令巡捕員役嚴加緝訪。如有生儒、監生人等營幹中舉及積年棍徒,假稱考官親識,多方設計誆騙,污累考官者,照例問擬,枷號滿日,發煙瘴地方充軍。其生儒、監生央浼營幹,致被誆騙者,亦照例發遣。科舉入場及開榜之日,如有無籍之徒,挾讎忌才,私寫匿名「紙帖,揭於街衢,或編就歌謠,預先傳播,以致場中雖取中不敢填榜者。在內聽巡城御史及五城兵馬司,在外聽按察司及應捕人役緝挐,到官依律治罪,見者即便燒燬。亦不許主試官概以避嫌妄退文卷。如生儒因訟牽告,在官審果不係緊關對証,亦許科場畢日問理,毋墮奸計,以長刁風。」 以後部科各衙門察參,須憑實據,不許輕信風聞,輒形章奏。其果有實據者,必鞫審贓証明白,依律處治。士子并過付人等,枷號三月,滿日問遣。如有親識書辦家人,指稱本官誆騙,本官自能舉發,即與紀錄,以示優敘。或士子知為棍徒所欺,能自出首,據實報官,特免本生之罪。止重處誆騙之人。若隱忍不報,事發一體枷號究遣。至文體險怪,鑒別不精,又當別論。勿得摘取一二影響字句,混入《關節疏》內,反滋辨端。如場後有生儒,無端造謗,撰搆歌謠,士風薄惡,莫此為甚。監生該監訪出,申本部究革。生員,院道訪出,徑革。一、京闈監試御史,定以一月前題

知。即於。

欽遣。次日入院、分考用中行及候選進士。如不足、取

在外推知。到京、即送赴察院衙門。嚴加扄鑰、多撥兵番巡察。候順天府會宴之日、即於是日伴行入

朝同主考監臨等官

陛辭入院。江南各省鄉試俱如前例。一體遵守。簾

內官專主較閱,簾外官專主糾察。有越俎侵事,聽所司參奏。

又定:「凡城垣《禁約》,城樓紅鋪不許閒人登視,違者治罪。」

又定內外僧道俱給度牒,以防奸偽,其納銀之例停止。凡寺廟庵觀若干處,僧道若干名,各令住持詳查來歷,具報投遞僧道官。僧道官仍具總結,在京城內外者,俱令報部。在直省者,赴該衙門投遞,彙送撫按,轉行解部,頒給度牒。不許冒充混領。事發,罪坐經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