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2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祭以誠,若視凶徒。而蠢茲小《蝥弧》之先登,令斯行也。 奉郅揭以東向,神乎尊之。匪曳珠而極侈,諒懸首而 為期。懿夫從人謀而罔咈,則異於九旗之物;攄皇怒 以不賓,取貴於八方之神。故能殺敵啟靈,申威定國, 蟠喜氣以將遠,揚勝風而自北。儀在端表,始合於師; 貞;以出人知嚮,方用符於我戰則克。奚必彰翠鳳以 崇麗,法元蛇而辨色,適足以計其功庸,未可以靖乎 氛慝。睿略無敵,宸心有征,侔制勝於左杖,聿稱材於 牡荊。方旗指以神輔,俾蔡潰而功成。蹈道不昧,謀謨, 孔明徵太史於往制,備唐年之主兵者哉。

《論玉輅建太常用黃色》
宋·黃伯思

謹按《春官·巾車》,「王之五路,玉路建太常,金路建大旂, 象路建大赤,革路建大白,木路建大麾。」而司常九旗 之名物,日月為常,交龍為旂,熊虎為旗,鳥隼為旟,龜 蛇為旐。今以五路所建儷之,太常大旂,已著其名。攷 其餘者,大赤蓋旟也,大白蓋旗也,大麾蓋旐也。何以 知之?以所飾之物辨而知之,龍位東,故旂之色宜青; 「鳥隼位南,故旟之色當赤;熊虎位西,故旗之色當白; 龜蛇位北,故旐之色當黑。」由鳥隼、熊、虎觀之,則知大 赤大白之為旟與旗也。蓋《巾車》或謂之「太常大旂」者, 以旗之名言之;或謂之「大赤、大白」者,以物之色言之: 皆互相見也。於《玉路》言常,《金路》言旂,則象為旐可知 矣。於《象路》言大赤,《革路》言大白,則《玉路所建之常為 黃,金路所建之旂為青,木路所建之旐為黑可知矣。 而先儒乃謂太赤通帛之旃以大白為用。商之色大 麾不在九旗之數,而以九旗之帛皆用絳,悉非也。至 於後世,玉路以青為飾,金路以赤,革路以黃,象路以 白,皆無經據,失之遠矣。獨木路用北方之色,偶合〈經 〉》旨焉。然日月為常,日「月麗乎天,天元而地黃,則太常 之色黃,其可乎?」曰:「日月所麗則天,而所出則地。車者, 王之待以載也,車之所建,為出地之象,不亦可乎?又 王之袞冕,元衣纁裳,其衣元者,天之色,而衣之章有 山焉,山麗於地矣。今繢山於色元之衣,亦無害於義, 則飾日月之於色黃之太常,復何疑哉?蓋《巾車》諸路 之序,金、象、革、木相次,則青赤白黑四方之色,各以其 序而具矣。」由是觀之,則太常之色,非黃而何?

《齊景公招虞人以旌說》
前人

《周官》「全羽為旞,析羽為旌。」又道路用旌節,即此旌也。 顧愷之所畫蘇武所執之旌,上員如幢,下復數層,紅 羽鬖鬖然,如夜合花,即《周官》所謂析羽也。今鹵簿中 節亦頗類此,其首亦員,相去尺餘,有數層員版,以氂 牛毛綴之,亦鬖鬖然。蓋析羽之遺法。然漢節但旌節 之制耳,至於龍節、虎節、玉節之類,乃後世虎符之屬 是也。但可合符者皆謂之「節」,不必盡在旌幢也。故漢 人所持節,俱是合符之制。今觀《顧畫》,節首之下縣一 物若書卷,疑此可用合符也。今鹵簿節皆無此。

旌旗部藝文二

《旗》
唐·李嶠

桂影承宵月,虹輝接曙雲。縱橫齊八陣,舒卷引三軍。 日薄蛟龍影,風翻鳥隼文。誰知懷勇志,蟠地幾繽紛。

《旌》
前人

告善康莊側。求賢市肆中。擁麾分彩雉。持節曳丹虹。 影麗天山雪,光搖朔塞風。方知美周政。抗斾賦《車攻》。

《揚旗》
杜甫

江雨颯長夏,府中有餘清。我公會賓客,肅肅有異聲。 初筵閱軍裝,羅列照廣庭。庭空六馬入,駊泋揚旗旌。 回回偃飛蓋,熠熠迸流星。來纏風飆急,去擘山嶽傾。 材歸俯身盡,妙取略地平。虹蜺就掌握,舒卷隨人輕。 三州陷羌戎,但見西嶺青。公來練猛士,欲奪天邊城。 此堂不易升,庸蜀日已寧。吾徒且加䬸,休適蠻與荊。

旌旗部紀事

《列子》:「黃帝與炎帝戰,以雕鶚、鷹鳶為旗幟。」

《史記·五帝本紀》:「舜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 《周本紀》:「武王陳師牧野,紂師皆倒戈以戰,以開武王, 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紂走反入,登於鹿臺之上, 蒙衣其珠玉,自燔於火而死。武王持太白旗以麾諸 侯,諸侯畢拜武王,武王乃揖諸侯,諸侯畢從。武王至 商國,商國百姓咸待於郊。於是武王使群臣告語商 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