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6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己未,前鋒都督朱榮等獲阿魯台部屬送御史,備言 阿魯台所部聞大軍出,皆憂懼,日有背叛而遁者。繼 聞車駕親征,阿魯台舉家惴慄,盡棄其馬駝牛羊輜 重於闊灤海之側,與其家屬直北走矣。《上聞》曰:「獸窮 則走,未可遽信。或挾詭謀示弱以誤我,不可不嚴備 前哨。」繼獲其部曲,亦言寇眾悉夜遁矣。驗之而信。召 都督朱榮、吳成等,發兵盡收其所棄牛羊駝馬,焚其 輜重。上召文武群臣諭曰:「朕非欲窮兵黷武,寇為邊 患,軀之足矣。將士遠來,亦宜休息。」遂命旋師。是夜,召 諸將諭曰:「阿魯台敢為悖逆者,以有兀良哈為之羽 翼也。今阿魯台遠遁,而兀良哈尚敢入寇,當還師剪 之。」諸將皆以為然。遂簡步騎二萬,分五道以行,且授 之方略曰:「兵貴神速,迅雷不及掩耳。」諸將頓首。上曰: 「官軍至,寇必西走,朕當以兵從西要之。」遂率精騎數 萬馳往,命鄭亨、王通、薛祿將之。庚午,上師屈烈兒河, 寇數萬餘,驅牛馬車輛,西奔陷山澤中。上麾兵為左 右翼齊進。寇望見官軍勢盛,欲突而走。上率前鋒衝 之,斬首數百級,寇自相蹂踐者相枕藉,餘眾散走。上 乘高望之,見寇復聚,乃麾兵繞出其右,既分兵渡河 斷其後,又麾兵出其左。先令甲士持神機弩伏深林 中,戒曰:「寇經此則發。」又命嚴陣山下以待。已而寇盡 棄其輜重,馳突而左,上麾御前騎士與山下兵馳追 之,寇驚走,而林間神機弩競發,寇大潰,死傷不可計, 餘寇尚數百人躍馬而去。上曰:「必有首寇在其中,須 擊之。」率騎兵追奔三十餘里,抵其巢穴,斬數十人,生 擒其黨伯兒、伯克等,盡收其人口、牛羊駝馬,焚其輜 重兵器。既次《豐潤屯》,諸將頓首賀。上曰:「用兵,吾豈得 已哉!」諸將曰:「天道福善禍淫,陛下奉天伐罪,以保寧 兆民,豈過舉也?」

按《明外史朱榮傳》:「二十年,復從北征,為前鋒,駐鵰鶚 詗。寇以五千騎視寇所向,大軍次玉沙泉,榮率銳士 三百人,人三馬,齎二十日糧,深入詗寇。寇已棄牛羊 馬駝輜重北走,榮悉收之,焚其輜重,移師破兀良哈。」

按《陳懋傳》,「永樂二十年,復從北征,破敵於屈裂河。」

別將五千騎循河東北捕殘寇,及之山澤中,分二道 夾擊殲之。師還,武安侯鄭亨將輜重先行,懋伏隘以 待,寇來躡。伏出縱擊,寇死者過半。

永樂二十一年,再征阿魯台,降也先土干。

按《大政紀》:永樂二十年閏十二月,阿魯台殺其本主 本雅失里。「甲子,詔議征阿魯台。二十一年四月,瓦剌 脫懽攻阿魯台,敗之。七月,降者言,阿魯台將犯邊,上 召諸將議曰:『去秋此寇犯興和,朕率師搗其窠穴,復 勦其黨兀良哈之眾,其窮亦甚矣。今以朕既得志,必 不復出,故萌妄念。朕當率兵先馳塞外以待之,寇不 虞吾兵已出,而輕肆妄動,我因其勞而擊之,破之必 矣』。」諸將皆曰:「善。」八月癸丑,車駕發京師。命大學士楊 榮掌軍中機務。九月己卯,偽知院阿失帖木兒、古納 台等率其妻子來降。帖木等言:「今夏阿魯台為瓦剌 所敗,部屬潰散無所屬。今若聞天兵復出,必疾走遠 避,豈復萌南向之意。」十月戊申朔,車駕次上莊堡,也 先土干率眾來降,封為「忠勇王」,賜名「金忠。」以其甥把 台罕為都督,其部屬察卜等七人皆為都指揮,餘為 指揮、千百戶,所鎮撫者數十人,皆賜冠帶、織金襲衣, 遂下詔班師。

永樂二十二年,再征阿魯台。

按《大政紀》:永樂二十二年正月甲申,大同、開平守將 並奏阿魯台所部侵掠邊境。敕緣邊諸將,整兵候北 征。初,金忠歸,屢言阿魯台數為邊患,請發兵討之,願 為前鋒自效。上曰:「兵豈堪數動,朕固厭之矣。」忠曰:「雖 天地大德,無物不容,其如邊人荼毒,何時可已?」上曰: 「卿意甚善,但事須有名,姑待之。」至是邊報至,召公侯 大臣計之,且告以金忠意。群臣奏曰:「忠言不可拒,逆 賊不可縱,邊患不可坐視。用兵之名,不得避也。惟上 決之。」上可其奏。三月戊寅,大閱。命安遠侯柳升領中 軍,遂安伯陳瑛副之;英國公張輔領左掖,成國公朱 勇副之;成山侯王通領右掖,興安伯徐亨副之;武安 侯鄭亨領左哨,保定侯孟瑛副之;陽武侯薛祿領右 哨,新寧伯譚忠副之;寧陽侯陳懋、忠勇王金忠率壯 士為前鋒,安順伯薛貴、恭順伯吳克忠、都督李謙等 各領兵從之。上諭曰:「阿魯台始以窮蹙來歸,撫之甚 厚。不知感德,積久生慢,反恩為讎,侵擾邊疆,毒虐黎 庶,違天負恩,非一而足。朕直出師搗其巢穴,焚其積 聚,寇之微命,危如一髮。當其時從將士之志,豈復有 生理。但體上帝好生之仁,驅而逐之,亦冀萬一其能 改也,而獸心終不變。今朕必往伐之。朕非好勞惡逸, 蓋志在保民,有非得已。爾等從朕,其皆奮力成功,高 爵重賞不汝吝。如方命失機,則軍法亦不汝貸。」四月 戊申,上以親征告天地、宗廟、社稷,遣官祭旗纛、山川 等神。己酉,車駕發京師,次唐家嶺,仍命大學士楊榮、 金幼孜扈從。六月丙午,車駕次翠玉峰,敕寧陽侯陳 懋、忠勇王金忠等為前鋒偵寇。諭曰:「用兵之道,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