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7 (1700-1725).djvu/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

《蓮花掘柘》,雅舞也。

「蓮舞如秋葯被風」,幽韻雅絕。

崔令欽教坊記

《軟舞健舞》

凡欲出戲,所司先進曲名,上以墨點者即舞,不點者 即否,謂之「進點。」戲日,內伎出舞,教坊人惟得舞《伊州》 《五天重來疊》,不離此兩曲,餘盡讓內人也。《垂手羅》《回 波樂》《蘭陵王》《春鶯》《半社》《渠借席》《烏夜啼》之屬,謂之「軟 舞。」《阿遼》《柘枝》《黃麞》《拂林大》《渭州》《達摩》之屬,謂之「健舞。」

宋葉時禮經會元

《樂舞》

案《樂記》曰:「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 而南國是強,五成而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 天子。」此舞《大武》之時有此六成也。蓋舞位為四表,從 南表向第二表為一成,第二至第三為二成,第三至 第四為三成。舞人復轉身南向,於北表之北,還從第 一至第二為四成,第二至第三為五成,第三至南第 「一表為六成。五成為五變,則五物五示可致。六成為 六變,則象物天神可致。至於八變則更從南頭北向, 第二為七成。又從第二至第三為八成,則地祇皆出 矣。九變則又從第三至北頭,第一為九成,則人鬼出 矣。」舞必奏樂,在舞則謂之成,在樂則謂之變。樂亦言 成,《簫韶》九成是也。然此特言九成、九變之異說爾。當 觀先王作樂以致物,以禮鬼神祇,果何以能爾哉?鄭 氏曰:「每奏有所感,致和以來之。」大抵樂之至和無所 不通,心之至誠無所不格。昔后夔形容《韶》樂之妙,始 曰「百獸率舞」,猶以為未繼而「祖考來格」,「鳳凰來儀」,是 其有自然感召之理,而不容以形跡求也。如謂真有 物之可致,有神之可「降,則百獸豈真見其率舞,祖考 豈真見其來格,《鳳凰》豈真見其來儀哉?」

舞位四表圖

舞位四表圖

《周禮》樂官,自大司樂而下凡二十官,掌六律、六同、五 聲、八音、六舞者有人。掌鼓鞀柷敔簫管絃歌者有人。 掌擊頌磬笙磬,擊編鐘金奏者有人。掌龡笙、竽、籥、簫、 箎、笛、管者有人。掌樂器庸器,設筍簴者有人。此皆樂 職之不可闕也。然考之樂官,大半皆為樂舞。《大司樂》 曰:「以樂舞教國子。」又曰:「祭祀,率國子而舞。」《大射》:「詔諸」 侯以弓矢舞。樂師掌教國子。又曰:「詔來《瞽皋》舞,帥射 夫以弓矢舞。」大胥春入學合舞。以六樂之會,正舞位, 以序出入舞者。小胥巡舞列,而撻其怠慢者。韎師祭 祀則率屬而舞之。旄人教舞散樂,舞裔樂。祭祀賓客 舞其燕樂。籥師教舞羽,祭祀則教羽籥舞。司干則掌 舞器,既舞則受之。不特此爾。《地官》:鼓人,祭祀則鼓兵 舞、帗舞者,舞師則教兵舞、帗舞、羽舞、皇舞。凡野舞皆 教之。先王作樂,拳拳於樂舞者何意蓋古之教人以 舞,十三則教舞《勺》,成童則教舞《象》,二十則舞《大夏》。鄭 氏曰:「謂以幼少時教之。」此樂師所謂教國子小舞是 也。教之以舞,所以均調其血氣而收束其筋骸,條暢 其精神而涵養其心「術,是以血氣和平,耳目聰明,移 風易俗,天下皆寧。」今以樂舞觀之,「黃帝作《雲門》《大卷》, 堯作《大咸》,舜作《大㲈》,禹作《大夏》,湯作《大濩》,武王作《大 武》,此六代之樂舞,周人兼而用之。」觀古人作樂,或以 崇德,或以成功,而必以施之舞列者,意者樂之聲音 節奏未足以感人,而舞之發揚蹈厲為足以動人,此 六代之樂皆舞也。故當大合樂之時,以之致鬼神示, 以之和邦國,以之諧萬民,以之安賓客,悅遠人,作動 物,又奚有不可者?不然,則《簫韶》九成而鳳凰儀,《干羽》 舞階而有苗格,舜之韶樂,何以感人動物至此哉?然 六代之舞,大舞也,周人兼而用之,亦必分而作之。《雲 門》以祀天神,《咸池》以祭地示,《大㲈》以祀四「望,《大夏》以 祭山川,大濩以享先妣,《大武》以享先祖。」循其作樂之 先後,因其祭祀之次序,分而舞之可也。六舞之用如 此,而大司樂掌之。「始而教國子」者,此舞也;「既而大合 樂」者,此舞也;樂師之教舞者,教此也;「大胥之正位」者, 正此也;「小胥之巡列」者,巡此也;「籥師之舞羽」者,舞此 也;「司干之授器」者,授此也。有如韎師,旄人,則教四裔 之樂舞,非六舞也。古人樂用裔樂,舞用裔舞,悅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