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7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歌妙舞。宋蔡之巧,陽阿之妍。口吐採菱延露之曲,足 躡淥水七槃之節。豈覺崇替之相為首尾,哀樂之相 為朝暮哉?」

《博喻》篇:「漫聆《白雪》之九成,然後悟《巴人》之極鄙。」 《搜神記》:「太康末,京洛為《折楊柳》之歌」,其曲始有兵革 苦辛之辭,終以擒獲斬截之事。自後楊駿被誅,太后 幽死,楊柳之應也。

《五經通義》:「鄭國有溱洧之水,男女聚會,謳歌相感。 樂稽耀嘉先王之德澤在民,民樂而歌之以為詩,說 而化之以為俗。」

劉子《專學》篇:「譬若聾者之歌,效人為之,無以自樂,雖 出於口,則越散矣。」

《清神篇》:「今清歌奏而心樂,悲聲發而心哀,神居體而 遇感推移,以此而言,則情之變動,自外至也。」

《適才篇》:「伏臘合歡,必歌採菱,牽石拖舟,則歌噓。」非 無激楚之音,然而棄不用者,「方引重抽,力不如噓。」 之宜也。

《文心雕龍原道》篇:「唐虞文章,則煥乎始盛。元首載歌, 既發吟詠之志;益稷陳謨,亦垂敷奏之風。夏后氏興, 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勳德彌縟。」

《酉陽雜俎》:「『《世說》:挽歌起於田橫,為橫死,從者不敢大 哭,為歌以寄哀也。摯虞初《禮議》:挽歌出於漢武帝,役 人勞苦,歌舞哀切,遂以送終,非古制也』。工部郎中嚴 厚本云:『挽歌其來久矣。據《左氏傳》,『公會吳子伐齊,將 戰,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示必死也』』。」予近讀《莊子》曰: 「紼謳於所生,必於斥苦。」司馬彪註云:「紼讀曰拂,引柩」 索。謳,挽歌。斥疏緩,苦急促。言引紼謳者,為人用力也。 《全唐詩話》:隋曲有疏勒鹽,唐曲有《突厥鹽》、阿鵲鹽。或 云關中人謂好為鹽,故肩吾詩云:「顛狂楚客歌成雪, 媚嫵吳娘笑是鹽。」蓋當時語也。今杖鼓譜中尚有鹽 杖聲。

《朝野僉載》:「周垂拱已來,苾拏兒歌詞皆是邪曲。」後張 易之小名必拏。

《續博物志》:「紂有新聲靡樂,作邑朝歌。」《史記》曰:「朝歌之 音,歌不時也。」

《希通錄》:「項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泣數行下,歌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 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又東坡《志林》載李後主去國之 詞云:「三十餘年家國,數千里地山河。幾曾慣干戈,一 旦歸為臣擄,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 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東坡謂後主當慟哭於九 「廟之下,謝其民而後行。」顧乃揮淚對宮娥,其詞悽愴, 同出一揆。然羽為差勝,其悲歌慷慨,猶有喑嗚叱咤 之氣,後主渾是養成兒女之態耳。

《王氏談錄》:「人云:汝南出鳴雞。」攷之舊事,漢時於汝南 取能雞鳴歌之人。其云「鳴雞」,蓋謬也。

東坡《志林》舊傳《陽關三疊》,然今世歌者,每句再疊而 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疊,皆非是。或每句三唱,已 應三疊之說,則叢然無復節奏。余在密州,有文勛長 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陽關》,其聲宛轉凄斷不類。 乃知唐本三疊蓋如此。及在黃州,偶得樂天對酒云: 「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注云:「第四聲勸 君更盡一杯酒」,以此驗之,若一句再疊,則此句為第 五聲,今為第四聲,則一句不疊,審矣。

與郭生遊於寒溪,主簿吳亮置酒。郭生善作挽歌,酒 酣發聲,坐為悽然。郭生言恨無佳詞,因為略改樂天 《寒食》詩歌之,坐客有泣者。其詞曰:「烏啼鵲噪昏喬木, 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纍纍春草 綠。棠梨花映白楊路,盡是死生離別處。冥漠重泉哭 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每句雜以散聲。

「余來黃州,聞光黃人二三月皆群聚謳歌,其詞固不 可解,而其音亦不中律呂,但宛轉其聲,高下往返,如 雞唱爾。與朝堂中所聞雞人傳漏,微有所似,但極鄙 野。」《漢官儀》:「宮中不畜雞。汝南出長鳴雞,衛士候朱雀 門外,專傳雞鳴。」又應劭曰:「今《雞鳴歌》也。」《晉太康地道 記》曰:「後漢固始、銅陽、公安、細陽四縣衛士習此曲,於 闕下歌之,今《雞鳴》是也。」顏師古不考本末,妄破此說。 今余所聞,豈亦《雞鳴》之遺聲乎?今土人謂之山歌。《云 夢溪筆談》:世稱善歌者皆曰郢人,郢州至今有白雪 樓,此乃因宋玉問曰:「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 巴人》,次為《陽阿薤露》,又為《陽春白雪》,引商刻羽,雜以 流徵,遂謂郢人善歌,殊不考其義。其」曰「客有歌於郢 中者」,則歌者非郢人也;其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 者數千人;《陽阿薤露》,和者數百人;《陽春白雪》,和者不 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則和者不過數人而 已。」以楚之故都,人物猥盛,而和者止於數人,則為不 知歌甚矣。故玉以此自況,《陽春白雪》,皆郢人所不能 也。以其所不能者名其俗,豈非大誤也?《襄陽耆舊傳》 雖云楚有善歌者,歌《陽菱》《白露》《朝日》《魚麗》,和之者不 過數人,復無《陽春》《白雪》之名。又今郢州本謂之北郢, 亦非古之楚都。或曰:楚都在今宜城界中,有故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