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7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借掩襲焉者。故曰:「詩也者,人心自然之音也。」音之所 出,則必有長短高下之節,非比之器數,則不得相屬 之以葉其至也。於是乎被之鐘鼓管磬、羽籥干戚之 閒,綴其聲以成文焉,而樂所由作矣。故曰:「詩言志,律 和聲。」此言樂之非自外來,而由人聲以為之也。是故 先王之世,樂官以《詩》為職方,其坐明堂而端委以臨 天下也,必命樂官以詩,察政治,攷人材之得失。故曰: 「工以納言,時而颺之。」又曰:「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 以出納五言。」其出而省方巡狩以朝諸侯也,亦必命 太師陳《詩》以觀民風。《民風》者,田夫野婦之所自歌詠 閭里而為之言者也,而天子猶命之樂官,以播之金 石絲竹之閒。由此觀之,可見當世自王公大人,凡至 《中林》《兔罝》之士,無一人之不能言而為之詩。而其詩 也,由朝廷宗廟以至國都里巷之閒,無一言之不奏 於樂官而為之樂。是以其音之流行於天下,而曲暢 乎君臣、父子、夫婦、朋友之閒,以及祭祀、燕享、軍旅、會 同、入學獻馘,投壺習射之際,無非本乎人聲,相為感 發,中挑外引,嗚咽噴吻以和鳴其至者耳。何莫非詩, 何莫非樂也哉?故世儒雖嘗恨《五經》無樂、書,殊不知 樂有詩而無書。詩存則樂與俱存,詩亡則樂與俱亡, 詩樂固相關也。若瞽矇、大師、籥師之屬,樂之庶司也。 而其所職則或以諷誦詩,或以歌射節,或「以奏《九夏》, 或以鼓《太和》,《邠風》以逆寒暑」,皆詩也。徹樂、燕樂、祭樂、 射樂,樂之異用也。而其所歌,則或「《雍之什》,或《愷之什》, 或《昭夏》《肆夏之什》,或《采蘋》《采蘩》之什」,皆詩也。季札觀 周樂而為歌《二南》、國風、雅、《頌》,說者謂當時能辨存亡, 明大小,徵得失,此則季札之因詩而得乎樂也。孔子 自衛反魯以正樂,而《雅》《頌》各得其所。說者謂當時三 百篇之詩,相與弟子共習而絃歌之,此則孔子之刪 《詩》以合乎樂也。然則其他所謂知《韶》《濩》之未亡與武、 商之已壞,固皆幸其尚存之詩,以知其未亡之樂焉 耳。然則先王之樂,固未嘗不由聲諸詩者以為之本, 而能達先王之樂者,又何嘗不待於上聖大賢之獨 智而能之乎?奈何?周自《黍離》以降,王道不宣,采詩之 職不復設,而樂官相與抱器踰河蹈海,遂祕而不見。 及秦燔《詩》《書》,坑學士,其道大壞。幸而《三百篇》之遺,不 獨以竹帛,固有出於學士大夫與其閭里所日誦者, 往往不絕。漢興,立博士,申公、轅固之徒,相與聚而明 之。故古者《雅》《頌》之作,雖已微響,而世之所謂文學之 能言,與其遷臣、怨女、幽人、處士,或稍稍竊習其道,各 以其心之所至而舒寫憂愁羇憤、忠孝隱約之情,猶 當列之秦、齊、邶、鄘、鄭、衛之次,似可與《國風》相表裏。其 詩謂未之盡亡亦可也,而古者之樂卒不可攷見。當 魏時,雅樂郎杜夔稍能肄業《鹿鳴》《騶虞》《文王》《伐檀》四 篇,太和以後,尋亦就廢。其在漢、唐諸臣,若李延年、鮑 鄴、牛弘、呂才之流,亦閒嘗欲倣古者聲詩之意,播之 管絃。然古者之樂制既絕,其所遺者不過變宮、變徵 之調,大略世之教坊所傳者近之而已。而其詩所歌 又並當時淫豔之曲、驕侈之辭,則又何從而復古昔 先王之盛乎?愚故嘗為之說曰:「三代而上,天下之詩 與樂出於一,故其至者,可以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 三代而下,天下之詩與樂出於二。其微也,俗流失,世 敗壞,而天下之變猶江河之日趨而不可復返也。惟 太祖高皇帝建極之初,禮制大定,即命禮部尚書陶 凱講究古樂,因製成《九奏樂章》,以備燕享之用,固已 完太古之遺音,而復太和之至治矣。而丘濬建議之」 說,其大要猶欲「請朝廷詔求天下精知音律之士,按 世之所謂正宮、越調之稍近者,以究古人清宮清商 之概,然後本鐘律之法,明候氣之術,以制律呂。律呂 既定,則以歌聲齊簫聲,以簫聲定十六聲,又以十六 聲齊八器,由是以復古昔先王之盛。此亦丘濬獻忠 之意,或亦可為聖治萬分之助矣乎!」今欲舉古者《三 百篇》之遺,以鳴國家之盛,豈非欲攷詩樂之所自,將 舉天下於三代之隆與?抑不知古之樂蓋有出乎聲 詩之外者,而未之及也。蓋樂以和為本也,使人心咸 和而樂音與之相宣,則雖舉今之詞而按之以今調, 而謂今之樂即古之樂可也。否則,雖舉古之詩而和 之以古律,而謂古之樂即今之樂可也。蓋惟有虞廷 都、俞、吁、咈之治,而後有敕天、卿雲之詩;《大韶》之樂;有 周家文、武、成、康之治,而後有《關雎》《騶虞》之詩;《大武》之 樂。是故言詩樂之至,其成功所奏,固可以致百物,禮 天地;而其流風蘊義,則又未始不本於和德感召、化 行而俗美者為之也。昔馬遷作律書,反覆於黃帝之 定火災,顓頊之平水害,以及武王「吹律聽聲」、「陳兵牧 野」之詳,而於今人所爭尺度秬黍之閒,獨略而不及。 此其音樂之微妙,必明於道者,然後可與言其至也。

《樂歌總敘》

樂之道主乎聲,而聲必有取於天籟,以其一出於自 然,而非強作也。然則人之聲,非天籟乎?樂之聲有五, 不外乎宮、商、角、徵、羽。五聲克諧,斯謂之樂。人之聲一 出乎喉、舌、齒、㗁、脣,而聲為律者,即夫人自然之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