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7 (1700-1725).djvu/1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過石》:「律度量衡,於是乎生;小大器用,於是乎出。」 然則「薄」 「厚」 「侈」 「弇」 ,病之所由始歟?

《儀禮》

《大射儀》

樂人宿縣于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鍾,其南鑮,皆 南陳。建鼓在阼階西,南鼓,應鼙在其東,南鼓,西階之 西。頌磬東面,其南鍾,其南鑮,皆南陳。一建鼓在其南, 東鼓,朔鼙在其北。

笙,猶生也。東為陽中,萬物以生,是以東方鍾磬謂之「笙。」言成功曰「頌。」西為陰中,萬物之所成,是以西方鍾磬謂之頌。

《爾雅》

《釋樂纂》

大鍾謂之「鏞」,其中謂之「剽」,小者謂之「棧。」

《書》曰:「笙鏞以間」,亦名鑮。此別鍾大小之名也。《世本》云:「垂作鍾。」《考工記》:「鳧氏為鍾。」《釋名》曰:「鍾,空也。內空受氣多。其大者名鏞。」李巡曰:「大鍾音聲大。鏞,大也。」孫炎曰:「鏞,深長之聲,又名鑮。」《大射禮》云:「樂人宿縣于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鍾,其南鑮。」鄭云:「鑮,如鍾而大。」是也。其不大不小者名剽。孫炎曰:「剽者,聲輕疾也。」李巡曰:「其中微小,故曰剽。剽,小」也。其小者名棧。李巡云:「棧,淺也。」東晉太興元年,會稽剡縣人家井中得一鍾,長三寸,口徑四寸,上有銘。古文云:「棧,鍾之小者,既長三寸,自然淺也。」

徒鼓鍾,謂之「脩。」

未見義所出。

《國語》

《周景王鑄無射》

二十三年,王將鑄無射而為之《大林》。

射,音亦無射,鐘名。《大林》,無射之覆也。

單穆公曰:「不可作重幣以絕民資,又鑄大鐘以鮮其 繼。」

「寡其繼者」 ,過費妨財也。

若積聚既喪,又鮮其繼,生何以殖?

《積聚既喪》,謂廢小錢生財也。殖,長也。

且夫鐘不過以動聲。

《動聲》謂合樂以金奏而八音從之。

若「《無射》有《林》」耳,不及也。

若無射,復有《大林》以覆之。無射,陽聲之細者;林鐘,陰聲之大者。細抑大陵,故耳不能聽及也。

夫「鐘聲」,以為耳也。耳所不及,非鐘聲也。

非法鐘之聲也

「猶目所不見,不可以為目」也。夫目之察度也。不過步 武尺寸之閒。

六尺為步半步為武

其察色也,不過墨丈尋常之閒。

五尺為墨,倍墨為丈。八尺為尋,倍尋為常。

耳之察龢也,在清濁之閒。

「清濁」 ,律呂之變也。黃鐘為宮則濁,大呂為角則清。

其「察清濁」也,不過一人之所勝。

勝舉也

是故「先王之制鐘也,大不出鈞,重不過石。」

「鈞,所以鈞音之法也。」 以木長七尺,有弦,繫之以為鈞法。百二十斤為石。

「律度量衡」,於是乎生。

律,五聲,陰陽之法也。度,丈尺也。量,斗斛也。衡,稱上衡。

「《小大》器用」,於是乎出。

小,謂錙銖分寸;大,謂斤兩丈尺。

故聖人慎之。「今王作鐘也,聽之弗及」,

耳不及知其清濁也

《比》之不度。

不度不中鈞石之數

鐘聲不可以知《龢》。

耳不能聽,故「不可以知和。」

《制度不可以出節》。

《節》,謂法度量衡之節。

「無益於樂,而鮮民財,將焉用之?」夫樂不過以聽耳,而 美不過以觀目。若聽樂而震,觀美而眩,患莫甚焉。夫 耳目,心之樞機也。

樞,機,發動也。心有所欲,耳目為之發動。

故必「聽龢而視正」,「聽龢則聰,視正則明。」

「習於和正」 ,則不眩惑也。

「聰則言聽,明則德昭,聽言昭德」,則能思慮純固,以言 德於民。民歆而德之,則歸心焉。

歆猶欣歆,喜服也。言德,以言發德教。

上得民心,以殖義方。是以作無不濟,求無不獲。然則 能樂夫「耳內龢聲。而口出美言。」

「耳聞和聲,則口有美言」 ,此感於物也。

以為憲令。憲法也「而布諸民」,「正之以度量,民以心力」,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