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9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異苑》:「尋陽姑石山,在江之坻。初桓元至西下,令人登 之,中嶺便聞長嘯,聲甚清徹。及至峰頂,見一人箕踞 石上。」

《神境記》:「滎陽郡西有靈源山,有石髓紫芝。昔者有採 藥此山,聞林谷間有長嘯者,今樵人往往猶聞焉。」 《搜神記》:「趙昺嘗臨水求渡,船人不許,昺乃張帷蓋坐 其中,長嘯呼風,亂流而濟。」

《稽神錄》:江南內臣朱廷禹言其諸親自江西如廣陵, 攜一十歲兒,行至馬當泊登岸。及還船,失其兒。遍尋 之,得於茂林中,已如癡矣。翊日乃能言,云「為人召去, 有所教我。」乃吹指長嘯,有山禽數十百隻應聲而至, 毛彩怪異,人莫能識。自爾東下,時時吹嘯,眾禽乃至。 《搜神後記》:「臨川間諸山有妖物來,常因大風雨,有聲 如嘯。」

《南史沈攸之傳》:攸之弟雍之孫僧昭,嘗校獵,中道而 還,左右問其故,答曰:「國家有邊事,須還處分。」問何以 知之,曰:「向聞南山虎嘯知耳。」

《漁父傳》:「孫緬為尋陽太守,恆于渚際見一漁父,神韻 瀟洒,垂綸長嘯,緬甚異之,欲招以共仕,漁父悠然鼓 棹而去。」

《博物志》:「蕭思遇,梁武帝從姪孫。父慤為侯景所殺。思 遇以父遭害,不樂仕進,常慕道,有冀神人,故名思遇 而字望明,言望遇神明也。居虎丘東山,性簡靜,愛琴 書。每松風之夜,罷琴長嘯,一山樓宇皆驚。」

《唐書崔咸傳》:「咸素有高世志,造詣嶄遠。間遊終南山, 乘月吟嘯,至感慨泣下。」

《雲溪友議》:李尚書初守廬江時,有重繫者,合當大辟, 引讞之時,啟鳴曰:「某偶黷典章,即從誅戮。然昔於群 小,專習一藝,願於貴人之前試之,死而無恨。」乃長嘯 也。公命緩繫而聽之,清聲上徹雲漢。公曰:「不意蘇門 之風,出於赭衣之下,可命鸞鶴同遊,當與孫阮齊躅。」 去其械梏,蠲其罪戾。

《甘澤謠》韋騶者,明五音,善長嘯。

《宋史柴通元傳》:「元為道士於承天觀,年百餘歲,善長 嘯,言唐末事,歷歷可聽。」

《范鎮傳》:鎮學本六經,口不道佛老申韓之說,契丹、高 麗皆傳誦其文。少時賦長嘯卻邊騎,晚使遼,人相目 曰:「此長嘯公也。」

《王柏傳》:「柏少慕諸葛亮為人,自號長嘯。」

《癸辛雜志》:「合沙人潘牧殿試第三人,跌宕不羈,傲侮 一世,為福建帥司機宜文字。嘗約友劇飲南雪亭梅 花下,衣皆白,既而盡去寬衣,脫帽呼嘯,酒酣客散,則 衣間各濃墨大書一詩於上矣。」

《杭州府志》:「宋僧智一善嘯,有哀松之韻。嘗養猿於山 間,臨澗長嘯,眾猿畢集,人謂之猿父。」

《元史劉因傳》:「因父述,刻意問學,邃性理之說,好長嘯。」 《甲乙剩言》:「胡孟弢嘗言,於任城客邸遇一人,豐頤長 髯,頭著青幘,身披布衲,手捉一扇,來謁胡。胡與之言, 則道流也。須臾,拉胡上太白樓,下瞰南池,遠眺洸水, 劃然長嘯,有如鳳音。」

《列朝詩小傳》:「徐文長貌修偉,白晳音,朗然如唳鶴。中 夜呼嘯,有群鶴應焉。」

《仰山脞錄》:「海寧蘿石董公,澐厲隱操,流連山水,有終 日長嘯而忘返者。」

《珍珠船》:峨嵋山陳道士善長嘯,作霹靂聲,坐客驚悚。 《無為州志》:「張綸貧無寸業,獨喜題詠。每朗吟長嘯,聲 琅琅然,聞者莫不竦敬,不知其貧。」

《宣城縣志》:「城東十字路山,其地有嘯泉,人鼓掌而嘯, 則泉湧出。」

嘯部雜錄

《禮記·內則》:「男子入內,不嘯不指。」

《法苑珠林》:「隨心放蕩,飲啄自在,鳴嘯無為,出彼樊籠, 免乎繫縛也。」

《岩棲幽事》,《韻書字學、嘯旨》。山居清暇,不可不習。 夢書、夢吹,嘯者欲有求

嘯部外編

《神仙傳》:劉根者,京兆長安人也。少明五經,以漢孝成 皇帝綏和二年舉孝廉,除郎中。後棄世學道,入嵩高 山。時潁川太守張府君以根為妖,遣吏召根,擬戮之。 根至,府君烈聲問曰:「『能召鬼乎』,根曰:『召鬼至易見耳』。」 借筆硯及奏,按鎗鎗然作銅鐵之聲聞於外。又長嘯, 嘯音非常清亮,聞者莫不肅然。

《灌畦暇語》:「仙人海春,居髑髏山,善嘯術。太山道士鍾 約往來敬其藝,願學焉而無由。一日,春變其形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