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通典》:貞觀中有尚書侯貴和妾名麗音,善唱行。天後 改號方等女,亦傳其伎。方等卒後,有郝三寶亦善歌 《行天》。諸女隔簾聽之,聲發便笑,三寶怒,女曰:「請一聽 之。」始發一聲,三寶便拜伏曰:「真方等聲也。誠遠所」不 及。

《唐書禮樂志》:「太常丞呂才上言,琴操曲弄皆合於歌, 今以御雪詩為《白雪歌》。古今奏正曲,復有送聲,君唱 臣和之義,以群臣所和詩十六韻為送聲十六節。」 《李鄴侯外傳》:「泌每導引,骨節珊珊有聲,人謂之鎖子 骨。」

《甘澤謠》嬾殘者,衡岳寺執役僧也。時鄴侯李泌寺中 讀書,聽其中宵梵唄,響徹山林。李公知音,謂經音先 悽惋而後喜悅,必謫墮之人,時將去矣。中夜潛往謁 焉。嬾殘曰:「勿多言,領取十年宰相。」

《辨音集》:李龜年至岐王宅,聞琴聲曰:「此秦聲。」良久又 曰:「此楚聲。」主人入問之,則前彈者隴西沈妍,後彈者 揚州薛滿。

《職官分紀》,唐李德裕云:「翰林院有懸鈴,引之以代傳 呼。」予為學士時,河北用兵,一夜鈴有聲,視之則無人 後往往如此。潛俟於下,終無所睹,其鳴皆應。用兵處 緩急亦如之。

《唐書權德輿傳》:「德輿生三歲,知變四聲。」

《李晟傳》:「晟子愬入蔡州,取吳元濟。夜半雪甚,城旁皆 鵝鶩池,愬令擊之,以亂軍聲。」

柳宗元《熊說》:楚之南有獵者,能吹竹為百獸之音。 《因話錄》:唐尚書省南門有古槐垂蔭,夜聞絲竹之聲, 省中必有入相者,號「聲音木。」

《劇談錄》:「政平坊安國觀,明皇朝玉真公主所建,有書 生云:『每清風朗月,即聞山池之內,步虛笙磬之音』。」 《傳燈錄》:「香嚴和尚一日瓦礫擊竹作聲,忽然大悟。」 《宋史仁宗本紀》:天聖三年五月癸巳,幸御莊觀刈麥, 聞民舍機杼聲,賜織婦茶帛。

《魏漢津傳》:「津本蜀黥卒也。自言師事唐仙人李良,號 李八百者,授以鼎樂之法。嘗過三山龍門,聞水聲,謂 人曰:『其下必有玉』。即脫衣沒水,抱石而出,果玉也。」 《澠水燕談錄》:晁文元公迥,少聞方士之術,凡人耳有 靈響,目有神光,其後聽於靜中,若鈴聲遠聞。耆年之 後,愈覺清徹,公名之曰「三妙音:一曰幽泉漱玉」,二曰 「清聲搖空」,三曰「秋蟬曳緒。」嘗聞其裔孫端禮云: 「《駭聞錄》:王生善聽聲,聽丁晉公馬蹄聲,曰:『月中必拜 相』。又聽馬蹄聲,曰:『有西行之兆』。果分司西京。」

《貴耳集》:德壽孝宗在御時,閤門多取北人充贊喝,聲 雄如鐘,殿陛間頗有京洛氣象。自嘉定以來,多是明 台溫,越人在閤門,其聲如鮑魚音。

《齊東野語》:耿聽聲者,兼能嗅衣物,以知吉凶貴賤。德 壽聞其名,取宮人扇雜以上,及中宮所御,令小黃門 持叩之。耿嗅至后扇云:此聖人也,然有陰氣至上扇, 乃呼萬歲。上奇之,呼入北宮,又取妃嬪珠冠十數示 之,至一冠奏曰:「此有尸氣。」時張貴妃薨,此其故物也。 後居候朝門內,夏震微時,嘗為殿巖,饋酒於耿,耿聞 其聲,知其必貴,遂以其女妻其子,子復娶其女。時郭 棣為殿帥,耿謁之曰:「君部中有三節度使,他日皆為 三衙。」扣為何人,則曰:「周虎、彭輅、夏震也。」虎、輅時皆為 將官,獨震方為帳前佩印官。郭曰:「周、彭地步或未可 知,震安得遽爾乎?」耿曰:「吾所見如此,可必也。」耿因為 三人結為義兄弟。一日,耿謂虎曰:「吾數夜聞軍中金 鼓有殺聲,兵將動,君三人皆當由此而顯矣。」未幾,開 禧出師,虎守和州,輅為金州統戎,皆以功受賞。震則 以誅韓功相繼獲殿巖,虎亦為帥,皆立節度使班。悉 如耿之言。

《小學紺珠》,孫炎始作字音。

聲音部雜錄

《禮記樂記》:「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 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 眾庶是也。惟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 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 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

《尚書大傳》:「五音,天音也;八聲,天化也。」

《莊子天地篇》:「視乎冥冥,聽乎無聲。冥冥之中,獨見曉 焉;無聲之中,獨聞和焉。」

《天運篇》:「吾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 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 在阬滿阬,塗郤守神,以物為量。其聲揮綽,其名高明。 吾又奏之以無怠之聲,調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 叢生,林樂而無形,布揮而不曳,幽昏而無聲,動於無 方,居於窈冥,或謂之死,或謂之生,或謂之實,或謂之 『榮』」,行流散徙,不主常聲。

《關尹子四符篇》:「如桴扣鼓,鼓之形者,我之有也,鼓之 聲者,我之感也。桴已往矣,餘聲尚存,終亦不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