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8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相生應即為和,不相生應則為亂也。

《後漢·律歷志》:「古者天子以日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 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鍾律,權土炭,放陰陽。日冬 至陽氣至,則樂均清景,長極黃鍾通,土炭輕而衡仰。 日夏至陰氣應,則樂均濁景,短極蕤賓通,土炭重而 衡低。」《淮南子》曰:「水勝故夏至濕,火勝故冬至燥。燥故 炭輕,濕故炭重。」蕭子雲《歲暮賦》:「衡輕炭燥,權重泉涸。」 李騫詩:「流火時將未,懸炭漸云輕。」梁簡文帝詩:「月暈 蘆灰缺,秋還懸炭枯。」懸炭,古候氣法也,今絕其法,而 人亦罕知其事。文人引用,亦僅此三條耳。

漢京房衍十二律為六十律,有「去、滅」、《執始》之名。梁沈 重又衍六十律為三百六十,有《阿衡》《歸仁》之目。可謂 「續鳧之頸,畫蛇之足」,二子似之。

太史公之為《律書》,其始不言律而言兵,不言兵之用 而言兵之偃,及言兵之偃,而於漢文帝尤加詳焉。可 謂知制律之時而達制律之意也。

「師開鼓琴,以東方西方之聲而知室之朝夕;師曠吹 律,以南風北風之聲而知軍之勝敗。」藝之精也,通乎 天人。今之藝師有此乎?

五行,以生出次序,則曰水火木金土;以播五行於四 時之序言,則水木火土金,而俗稱金木水火土,不知 何序也。五聲以君臣清濁言,則曰宮商角徵羽;以律 呂相生言,則曰宮徵商羽角。二者皆通,惟八音無定 序。俗云「金石絲竹匏土革木」,既無意《周禮春官》「金石 土革絲木匏竹」,亦不得其說。

「天效以景,地效以響」,律也。天有五音,所以司日;地有 六律,所以司辰。

魏臺訪議,後漢尺度稍長。魏代杜夔亦制律呂,以之 候氣,灰悉不飛。凡律各有所攝,引而申之,至於六十。 相生者相變。始黃鍾之管,下生林鍾,以陽生陰,故變 也;「相攝者相通,如仲呂之管,攝於物應,以母權子。故 相變者異時而各應,相通者同月而繼應。應有早晚 者,非正律氣,乃子律相感,寄母中應也。」

《春風堂隨筆》:「長子羊頭山秬黍,可以纍律;河內葭莩 灰,可以布琯,非其地則無驗。」今長子與河內地相連 屬,豈天地之氣鍾於此耶?

推《蓬寤語》:「古人律呂之法最精,故聞聲可以識治亂, 吹律聽聲,又能望敵而知吉凶,聞聲而決勝負,故云 六律為萬事根本。今之樂工,但知樂數,不知樂音,君 子又以為器數之末,不知審習,古樂愈邈。師曠曰:『吾 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嗚呼! 元聲在天地間未嘗止息,師曠不作,元聲其遂亡乎? 儼山《纂錄》:按,黃鍾為萬事根本,其要在中氣元聲而 已。但纍黍候氣之法,無授受之真,必當有神解妙悟 者,此禮樂之本也。

律呂部外編

《一統志》:弘州人張珪晚憩神溪孤石上,有神人自空 而下言曰:「律呂律呂,上天敕汝六月二十日行硬雨。」 語畢而去。珪至家,遍語鄰村人,使速收麥,未及收者, 至期為雨所傷。事聞,朝廷遣使祭焉,遂立律呂神于 孤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