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

《申鑑雜言》:「君子聽和聲以平其志,宮商角徵不同,嘉 音以章,謂之和聲。」

《蔡中郎集》三代建正之別名。夏以十三月為正,十寸 為尺,律中太蔟。言萬物始蔟而生,故以為正也。殷以 十二月為正,九寸為尺,律中大呂。言陰氣太勝,助黃 鐘宣氣而萬物生,故以為正也。周以十一月為正,八 寸為尺,律中黃鐘。言陽氣踵黃泉而出,故以為正也。 《春秋繁露》:「楚莊王雖有察耳,不吹六律,不能定五音。」 《漢制攷》:「還相為宮。」注:「終於南呂,更相為宮,凡六十也。」 疏:諸本及定本多作「終於南事」,則是京房《律法》。 《抱朴子辭義》篇:「清音貴於雅韻克諧,著作珍乎判微 析理,故八音形器異而鍾律同。」

孫氏《瑞應圖》:「鍾律和調則玉羊」,見。

《春秋潛潭巴》:「天子有三寶,謂璿璣、玉衡、律度也。」 《人物志》:「夫氣合成聲,聲應律呂,有和平之聲,有清暢 之聲,有回衍之聲。」

《詩含神霧》:「曹地處季夏之位,土地勁急,音中徵,其聲 清以急」是也。

《玉符瑞圖》:「鸞鳥者,赤神之精,鳳皇之佐,心識鍾律,律 調則至,鳴舞以和之。」

《文心雕龍聲律》:「夫音所始,本於人聲者也。聲合宮商, 肇自血氣,先王因之,以制樂歌。故知器寫人聲,聲非 學器者也。故言語者,文章神明樞機,吐納律呂脣吻 而已。古之佩玉,左宮右徵,以節其步。聲不失序,音以 律文,其可忘哉?」

《太樂令壁記》「律家之說,伶倫始為律管,以象鳳鳴。舜 時得白玉之琯,漢零陵舜祠下實得玉管,晉汲冢亦 獲玉律。」則古用玉律明矣。

周世旋宮,因祖孝孫而再設;京房灰管,遇毛爽而重 彰。漢章和世,實用旋宮,漢世群儒,備言其義,牛弘、祖 孝孫所由准的也。杜夔漢世之樂郎,不識旋宮之義; 荀勉晉朝之博識,莫知古律之則。歷動而右移,律動 而左轉。律以曆合,氣以錯行。金奏隨律而變宮,以宣 地靈;登歌與曆而改調,以應天氣。歌奏相命,所以合 天地之情也。

《樂章文譜》:按旋宮以明均律,迭生二變,方協七音。乃 以變徵之聲循環正徵,復以變宮之律迴演清宮。其 變徵以變字為文,其變宮以均字為譜。唯「清』之一字, 生自正宮,倍應聲同,終歸一律。

徐景安《樂書》:「五音者,宮、商、角、徵、羽也。旋宮者,律生十 二聲也。《爾雅釋樂》云:『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 徵謂之迭,羽謂之柳』。」郭璞注:「言皆五音之別名,其義 未聞也。」劉歆云:「宮者,中也,君也,為四音之綱,其聲重 厚,如君之德而為重。商者,章也,臣也,其聲敏疾,如臣 之節而為敏。角者,觸也,民也,其聲圓長,經貫清濁,如」 民之象而為經。徵者,祉也,事也。其聲抑揚遞續,其音 如事之緒而為迭。羽者,宇也,物也。其聲低平掩映,自 下而高,五音備成,如物之聚而為柳也。言旋宮之法, 以律經辰,互生七音,各為綱紀,故五音以宮聲為首, 律呂以黃鍾為元。言一律五音,倫比無間,加之二變, 義若循環。故曰一宮、二商、三角、四變徵,五徵,六羽,七 變宮。其聲從濁至清為一均。《古今樂纂》演七聲之法, 以宮、商、角、徵、羽為自然五音之聲。以變徵之聲用「變」 之一字,以變宮之聲為七字者,誤也。凡宮為上平聲, 商為下平、角為入、徵為上、羽為去聲,故以變宮為均 字者,聲乃相類也。《周禮》大司樂「掌成均之法」,鄭元云: 「均,調也。樂師主調其」音聲,《大司樂》主受此成事已調 之樂,是以旋宮五音,循比七律,謂一均聲也。

《夢溪筆談》:「六呂:三曰鍾,三曰呂。鍾與呂常相間,常相 對,六呂之間復自有陰陽也。納音之法,申、子、辰、巳、酉、 丑為陽紀,寅、午、戌、亥、卯、未為陰紀,亥、卯、未曰夾鍾、林 鍾、應鍾,陽中之陰也。黃鍾者,陽之所鍾也;夾鍾、林鍾、 應鍾,陰之所鍾也。故皆謂之鍾。巳、酉、丑大呂、中呂、南 呂,陰中之陽也。呂,助也,能時出而助陽也。故皆謂之 『呂』。」

《漢志》:「陰陽相生自黃鍾始,而左旋八八為伍。」八八為 伍者,謂一上生與一下生相間,如此則自大呂以後, 律數皆差,須自蕤賓再上生,方得本數。此八八為伍 之誤也。或曰:律無上生呂之理,但當下生而用獨倍。 二說皆通。然至蕤賓清宮生大呂清宮,又當再上生, 如此時上時下,即非自然之數,不免牽合矣。自子至 巳為陽律陽呂,自午至亥為陰律陰呂。凡陽律陽呂 皆下生,陰律陰呂皆上生,故巳方之律謂之中呂,言 陰陽至此而中也。至午則謂之蕤賓,陽常為主,陰常 為賓。蕤賓者,陽至此而為賓也。納音之法,自黃鍾相 生,至於中呂而中,謂之陽紀。自蕤賓相生,至於應鍾 而終,謂之陰紀。蓋中呂為陰陽之中,子午為陰陽之 分也。

《漢志》言數曰:太極元氣,函三為一。極,中也;元,始也。行 於十二辰,始動於子。參之於丑,得三;又參之於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