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治假如黃鐘,外徑五分,內徑三分五釐,竹之厚者,外徑五分強,內徑三分五釐弱,則內外皆有餘,斯可以修治也。若外徑在五分已下,而內徑在三分五釐已上,則內外皆不足,斯不可修治也。餘律倣此。新採濕竹,待極乾乃造,濕造則不佳。

治法外用方錯,內用圓錯,各依後項開列內外,徑而 治之。

竹匠、木匠,雖有巧者,但器未利,欲就利器,則於骨牙匠、旋匠輩,選巧者易教也。方錯,若《馬齦錯》之類是也,斯可治外圓錯。彼或無之,則令創造似箭杆而細小,稍頭微大,狀若蓮子,蓮子周圍即鋼錯也,旋轉入內,取圓而已。黃鐘倍律錯頭,圓徑五分;黃鐘半律錯頭,圓徑二分五釐。如是錯有三十六等,先小後大,漸次更換。造成以尺量之,令內外徑與分寸相合,名為《合式》也。

「正律黃鐘」,長八寸一分;用縱黍尺依新法筭 外徑四分○五 毫, 內徑二分八釐六毫。

大呂,長七寸六分四釐五毫 三分九釐三毫 二 分七釐八毫。

太蔟長七寸二分一釐六毫 三分八釐二毫 二 分七釐○。

夾鐘長六寸八分一釐一毫 三分七釐一毫 二 分六釐二毫。

姑洗長六寸四分二釐八毫 三分六釐○ 二分 五釐五毫。

仲呂長六寸○六釐八毫 三分五釐○ 二分四 釐七毫。

《蕤賓》長五寸七分二釐七毫 三分四釐○ 二分 四釐○。

《林鐘》長五寸四分○六毫 三分三釐○ 二分三 釐三毫;

《夷則》長五寸一分○二毫 三分二釐一毫 二分 二釐七毫。

南呂長四寸八分一釐六毫 三分一釐二毫 二 分二釐○。

無射長四寸五分四釐五毫 三分○三毫 二分 一釐四毫。

應鐘,長四寸二分九釐○ 二分九釐四毫 二分 ○八毫。

半律黃鐘,長四寸○五釐 二分八釐六毫 二分 ○二毫。

大呂,長三寸八分二釐二毫 二分七釐八毫 一 分九釐六毫。

太蔟長三寸六分○八毫 二分七釐○ 一分九 釐一毫;

夾鐘長三寸四分○五毫 二分六釐二毫 一分 八釐五毫。

「正律黃鐘」,長九寸。用縱黍尺依新法筭 四分○四毫 二分 七釐六毫。

大呂,長八寸四分四釐○ 三分八釐三毫 二分 七釐○。

太蔟長八寸○一釐四毫 三分七釐三毫 二分 六釐二毫。

夾鐘長七寸五分一釐○ 三分六釐三毫 二分 五釐五毫。

姑洗長七寸一分二釐五毫 三分五釐四毫 二 分四釐八毫。

仲呂長六寸六分六釐一毫 三分四釐四毫 二 分四釐二毫。

《蕤賓》長六寸三分二釐四毫 三分三釐五毫 二 分三釐六毫。

《林鐘》長六寸○○四毫 三分二釐七毫 二分三 釐○;

《夷則》長五寸六分○二毫 三分一釐八毫 二分 二釐四毫,

南呂長五寸三分一釐四毫 三分一釐○ 二分 一釐七毫。

無射長五寸○四釐一毫 三分○二毫 二分一 釐二毫。

應鐘,長四寸六分八釐一毫 二分八釐四毫 二 分○六毫。

半律黃鐘,長四寸四分四釐四毫 二分七釐六毫。

二分○二毫

大呂,長四寸二分二釐○ 二分七釐○ 一分八 釐六毫。

太蔟長四寸○○六毫 二分六釐二毫 一分八 釐一毫;

夾鐘長三寸七分○四毫 二分五釐五毫 一分 七釐六毫。

「正律黃鐘」,長九寸。用斜黍尺依新法筭 四分五釐 三分一 釐八毫